特朗普宣布考虑向所有美国人发放1000到2000美元“关税红利”,资金来自他加征全球关税的收入,法院却质疑关税合法性,这场“全民红包”或成政治豪赌。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看看新闻在10月3日报道了,特朗普又掀起的一阵政治旋风。 这次,他不谈移民墙,也不谈贸易制裁,而是放出了一个颇具爆炸性的想法——给所有美国人发放1000到2000美元的“关税红利”。 他说,这是“给美国人民的红利”,仿佛整个国家都成了他的一家公司,而他正在派发年终奖。 只是,这份“红利”的钱,可不是从企业利润里来的,而是从美国贸易伙伴的口袋里“征收”的关税收入。 这一计划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今年4月,那时,特朗普掀起了一场“关税风暴”,对所有贸易伙伴统一加征10%的所谓“解放日关税”。 这不仅震动了全球市场,也让美国财政部多了笔意外之财。 据福克斯商业频道的统计,美国政府仅今年就收获了超过215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 特朗普对此兴奋不已,他在接受“美国第一新闻网”采访时语气十足地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最终关税收入将达到每年1万亿美元——一个连华尔街经济学家都不敢随便喊出口的数字。 他还说,这些钱一部分将用来偿还37万亿美元的国债,另一部分则“可能”发给民众。 “我们在考虑发放1000到2000美元,这会很棒。”他补充道,像是在宣布某个选举季节的福利计划。 听上去,谁都愿意要这笔钱,毕竟通货膨胀压得人喘不过气,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可问题是,这笔钱真的来自“别人”吗?经济学家们可没那么乐观。 高盛的报告早就指出,美国人最终承担的关税成本,可能会在10月升至67%。 换句话说,看似政府从外国进口商手里拿到的钱,其实最后都体现在了美国家庭的购物账单上。 玩具、家电、家具的价格一路上涨,超市货架上的标签几乎天天在变。 于是,这场“红利”在经济学意义上,更像是从左口袋掏钱再放进右口袋,特朗普把它包装成“国家红利”,但消费者早已在结账时默默为它埋单。 这当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用“直接发钱”的方式来讨好选民,面对联邦政府的部分停摆、与国会民主党人愈演愈烈的财政拉锯,他急需一场能转移视线的政策秀。 现金补贴正合时宜——它能制造出立竿见影的幸福感,还能为他在政治舞台上加分。 只是,美国财政制度可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任何联邦资金支出都要经国会批准,而民主党人显然不会让这场“红包雨”轻易落地。 与此同时,围绕关税政策的法律风暴正在酝酿。 8月底,一家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加征的部分关税超出了总统的紧急权力范围,换句话说,他可能越权了。 如今,最高法院已排定在11月举行听证会,以决定总统是否有权如此广泛地征税。 如果裁定不利,美国政府不仅要调整政策,甚至可能被迫退还高达1万亿美元的关税收入。 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警告:“一旦限制被解除,可能会造成严重混乱。”——这句话在华盛顿的走廊里听起来格外沉重。 然而,特朗普并不打算退缩。 他继续在公开场合吹捧自己的“关税成就”,声称这些政策“才刚刚开始见效”,并且最终会让美国的国债“看起来微不足道”。 他的逻辑简单而自信:关税让美国赚到钱,赚到的钱可以发红包,还能还债,一举两得。 这种叙事极具感染力,尤其对那些深陷经济焦虑的普通民众而言。 可惜,经济并非故事,而数据从不说谎,关税收入的增长,并不代表财富的创造,而只是财富的重新分配。 讽刺的是,这场所谓的“经济红利”计划,暴露的恰恰是美国财政的窘境。 一个拥有全球最强经济体的国家,却要靠征税与返现来维持民众的信心,特朗普的政策更像是一场“财政魔术”——在短期内制造繁荣的假象,却在长期中埋下债务与通胀的隐患。 经济学家形容这是一场“以未来支付今天选票”的赌博,而特朗普显然相信自己能赢,因为在他的政治逻辑里,只要选民高兴,一切都是成功的政策。 倘若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关税非法,那场关乎“红利政治”的大梦或将戛然而止。 届时,美国可能不仅要面对1万亿美元的退税压力,更要重新审视总统权力的边界与财政体制的弹性。 历史或许会记住2025年的这一幕:一个总统试图用贸易壁垒喂饱民众的钱包,却让国家财政站在了风口浪尖。 在这场关税实验中,特朗普既是导演,也是演员。 他在讲述一个关于“美国再繁荣”的故事——宏大、热血,却又充满风险。 也许,对许多美国人来说,最期待的不是那张2000美元的支票,而是一个真正能让生活不再被价格牵着走的未来。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