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人间流年》/梁晓声/深圳出版社/2025年2月
□孙功俊
梁晓声的《人间流年》如一壶陈年老酒,散发着岁月的沉香,将我们拉回那些被遗忘的岁月。作家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切身经历,展现了时代巨变和人间烟火。
梁晓声摒弃了宏大的叙事框架,以小人物的生活为切入点,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粮食配给、物资分配、公共澡堂的集体记忆,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将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浓缩在字里行间。他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既展现了物质生活的巨大飞跃,更折射出精神生活的丰盈多彩。
在《购粮证》一文中,他记录了用稿费换取粮票的往事,透过个人经历折射出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的生活现实。相互接济,共克时艰,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与乐观。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让今天的年轻一代得以理解父辈的艰辛与坚韧。书中的细节描写真实,如春节前父亲从外省回到哈尔滨探家,除夕晚上亲自烧了几壶热水,一次次兑在一只大盆中,为梁晓声和两个弟弟洗澡。轮到梁晓声洗澡时,盆水已经不热了,壶里的水也没达到可以往盆里兑的温度,而大半盆水也已变成酸豆汁那种颜色了。一盆水的温度,让我们看到了特殊时期人们生活的苦,也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梁晓声始终保持着批判精神与社会关怀。比如《评劳模那些事》一文中,通过计划经济时代工人荣誉的追溯,强调社会进步应建立在尊重个体价值的基础上。又比如《离婚·结婚那些事》中,他批判了拜金主义对婚姻伦理的侵蚀,强调文化价值对物质主义的超越意义,指出人们只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活得有意义、有尊严。这种立足于对人性与社会洞察的创作立场,使他的作品在揭露社会现象的同时,保持着对光明与进步的期待。
书中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善良的小人物,恰是一剂治愈焦虑的良药。00后通过短视频了解“粮票年代”,文中那些凭票购物的细节成为理解父辈的密码。梁晓声记录的不只是过去,更是对“何为美好生活”的持续追问。当规则与人性冲突时,我们该何去何从?一篇《正确与善良》引发共鸣,他写道:“在正确和善良之间,应选择善良。”这一观点体现了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道德的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也能对当下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反思。
除了对普通人生活的描写,书中还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作家通过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思考,让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他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有平坦的也有崎岖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风景,而忽略了身后的脚印;我们不能只追求目的地的美好,而忽略了旅途中的体验。我们应该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每一个瞬间,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当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回顾那些已经远去的岁月,不禁会对当下的生活产生新的感悟。我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也更加明白肩负的责任。《人间流年》让我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传承先辈们的精神,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沉淀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的真谛。《人间流年》就像一位长者在我们耳边讲述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在喧嚣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人间的温暖与美好。让我们走进《人间流年》,在作家的文字中,聆听时代的回响,感受岁月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