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拍摄于1956年2月1日,地点是中南海怀仁堂。当时,毛泽东正在这里盛情招待参加会议的代表,作为文学艺术代表的纳·赛因朝克图在宴会上,即兴为毛泽东写了一首诗歌,念完诗歌后,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所受的委屈,忍不住抱着毛泽东大哭起来。 在场的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但很快大家都反应过来了:他是蒙古人,感情从来是奔放的,又加上第一次看到毛主席,想起了太多,一时情绪难以自持,也是情理之中。 毛泽东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但他立马明白过来,他完全张开手抱住纳·赛因朝克图,任由他在自己怀里哭着。 哭好了的纳·赛因朝克图意识到自己失态,松开后,他说了句“对不起”,毛泽东毫不介意,只勉励他说:“希望你能把蒙古民族的文学发扬光大。”“文字能陶冶情操,但同样也是一把利器,用好了是有大贡献的。” 因纳·赛因朝克图此时过于激动,他竟一时说不出话来,只不住地点头。 从照片来看,毛泽东当真是懂得纳·赛因朝克图的苦的,也因为懂得,所以脸上是严肃中带着慈悲。这便也是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纳·赛因朝克图出身贫寒之家,他家里有兄弟姐妹六个。他们一家都极其勤快,每天天不亮就会起来劳作,可因为蒙古王公贵族和官僚压迫,他们永远在无尽的贫苦中。纳·赛因朝克图和家人长期饿肚子,还要忍受贵族、官僚的欺凌。 12岁时,纳·赛因朝克图就开始和父母挑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担。因长期吃不饱,纳·赛因朝克图经常胃痛,长得也比一般的蒙古人弱小。 好在,纳·赛因朝克图读书成绩很好,后来接触了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他更是以笔为枪,不断以文学方式参加革命活动。 纳·赛因朝克图后来到了《内蒙古日报》社工作,这期间,他采访了很多牧民,写下了很多作品。他还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蒙文版,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解放后,纳·赛因朝克图过上了好生活,可他胃痛的毛病一直在。最终,他也死于胃部疾病,即胃癌。 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理解纳·赛因朝克图“有了委屈找毛泽东哭”的心情了,但当时的他,代表的是多数翻身的穷人。他们真的把毛泽东当做救星,把他当做和父母一样可以倾诉委屈的存在。
下图拍摄于1956年2月1日,地点是中南海怀仁堂。当时,毛泽东正在这里盛情招待参
落日余晖馆
2025-10-07 15:54:49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