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

顾议史实 2025-10-07 14:38:42

中方各大港口如临大敌,严查必和必拓铁矿石,一律不予接收!看来,中方是铁了心要给澳大利亚立个规矩。近期,国内各大买家被要求停止购买必和必拓任何以美元计价的海运货物,甚至连已在运输途中的货物也在此次限制范围内。   你说现在是卖方市场?可全球铁矿石价格明明在掉头往下。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像是突然“脑子发热”,不但反其道而行,给中国钢铁企业涨价15%,还一口回绝人民币结算。   这不是做买卖,这是当提款机薅羊毛,中国当然不惯着,反手就是暂停采购,告诉全世界:谁不尊重市场规律,谁就得为傲慢买单。   澳洲凭什么敢这么硬?说白了,它一直是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老大之一,必和必拓、力拓、FMG,全球前三大供应商里它占俩。   尤其是必和必拓,2024年产量接近3亿吨,靠着西澳的优质矿床和极低的开采成本,常年稳坐铁矿石“定价王”的宝座。   但问题在于,老大也不是永远的老大,全球铁矿石的格局正在悄悄换人,几内亚的西芒杜矿2025年就要投产了,储量大,品位高,价格还友好,直接冲着“打破澳洲垄断”去的。   巴西淡水河谷这些年也没闲着,不仅扩产,还率先试水人民币结算,明显在抢澳洲的饭碗。   所以说,澳大利亚这次真是看走了眼,以为中国还像以前那样只能靠它吃矿石饭,结果现在中国的牌多了,打法也变了。   面对澳方的组合拳,中国没开口吵架,而是用行动说话:不买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个“大买家”,已经正式通知国内各大钢企,暂停采购所有必和必拓的美元计价铁矿石。   这不是小动作,这是系统性反击,这种集中采购的模式,就是为了防止“各自为战”被人牵着鼻子走。   与此同时,中国的“备胎”早就准备好了,现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铁矿石中,有45%的交易是用人民币结算,而这个比例在两年前还不到20%。   跟巴西的合作更是一路开挂,专线运输、人民币结算、长期协议,一个都不少,谁不配合,那就换人合作。   这场风波表面是铁矿石涨价,背后其实是一场关于资源定价权和货币结算权的角力,几十年来,全球铁矿石贸易几乎一水儿的美元结算,中国是最大买家,却没有定价权,每次价格波动都得吃亏。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再只是“买买买”,而是要“自己说了算”,从推动人民币结算,到打造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夜盘交易体系,中国正在一点点把话语权拿回来。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2025年前8个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比例下滑了12个百分点,澳洲的市场份额在缩,中国的选项在多。   而大连的期货交易量已经超过新加坡,正在变成全球新的价格风向标,这意味着,澳大利亚再想“说一不二”,已经行不通了。   澳大利亚这次的操作,说白了就是老剧本演新戏,结果演砸了,它看到铁矿石价格还在100美元以上,就觉得自己依然是“市场之王”。   但没看清的是,这个价格是短期因素撑起来的,比如印度暴雨、南美供应链波动等,并不是铁矿石长期走强的信号。   再说了,中国正在大力压减钢铁产能,绿色转型、房地产降温、出口转型,钢材需求本就逐步收缩,铁矿石的需求端也在变,这些趋势不是靠一句“涨价”就能逆转的。   更关键的是,澳方拒绝人民币结算,等于是自己把操作空间给堵死了,全球越来越多的资源出口国已经开始接受人民币交易,这是大势所趋,不顺应,只能掉队。   这一次的中澳铁矿石博弈,不只是个涨价风波,更像是一场全球贸易秩序的“试金石”。   中国不再满足于“谁卖我就买谁”,而是要参与定价,主导规则,推动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流货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出牌,这是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大变局。   澳大利亚这次若不调整姿态,不只是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那么简单,更可能在全球资源贸易中逐步边缘化,毕竟,市场是流动的,合作是互利的,谁不识时务,谁就得为傲慢买单。   这不是威胁,这是市场的规矩,把铁矿石当提款机,只会把客户逼走。中国的反击不是情绪化,而是一种新常态:不再被动挨宰,而是主动出击。   澳大利亚要是还想着凭借过去的优势坐地起价,那就真的“搭错筋”了,市场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更懂规则、谁更尊重合作。   这场风波的结局,也许正是全球资源贸易新规则的起点。

0 阅读:84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