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安徽新闻网
■本报记者任雷
“‘一家人’一条心,全力答好乡村振兴‘必答题’、经济发展‘重点题’、创新创造‘加分题’、民生福祉‘基础题’、风险防范‘底线题’、生态环保‘使命题’、管党治党‘压轴题’,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近日,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道出利辛奋进的路径与决心。
170多万利辛人民骨肉相亲、心意相通,如同一家人——都盼着利辛更好!张吉明这样诠释“一家人”。
近年来,利辛县以“一家人”共识汇聚合力,以“好样的”标准提升工作标杆,聚焦“一块布”“一头牛”“一幅和美乡村画卷”等核心工作,跑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88.6亿元,首次跻身“安徽县域投资竞争力十强”,成功跃居“全省县域经济总量20强”第17位,较2023年提升3位,较2022年跃升5位。今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43.9亿元,发展势头良好。
张吉明介绍,利辛县委、县政府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带着情怀干、带着目标干、带着责任干、带着境界干”,自觉争做“好样的”利辛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持续增强,作风面貌焕然一新。
利辛纺织底蕴深厚,拥有近400家丝网纱门企业,从业超3.6万人,产值60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超90%,但利润空间有限。“丝网纱门做到全国100%,产值也难破70亿元。支撑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须是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张吉明思路清晰。
利辛县委、县政府锚定“纱、布、染、衣”四个百亿发展目标,将纺织服装确立为首位主导产业,着力“理思路、定规划、育链主、搭平台、强品牌”,高品质建设户外运动、针织、伯希和等产业园区,县域内“从一根纱到一件衣”的循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今年前七个月,该产业总产值达81.21亿元,同比增长16.51%。龙头企业伯希和、翰联色纺已启动上市。
“今年全县头等大事,就是承办第十八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为何选在七夕开幕?因为利辛牛业腾飞,离不开‘织女’!牛郎织女传说是爱的象征,有爱才能养好牛。”张吉明以浪漫情怀道出产业密码。
利辛县用科技为肉牛养殖注入新活力——听音乐、勤运动、享按摩、睡软床、吃科学配比的TMR全日粮。同时,加速推进种公牛站、冻精胚胎移植中心、肉牛屠宰厂建设,依托“徽牛云”数智平台赋能全产业链。今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14.01万头。
“绘就‘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核心是六件事: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治理好环境、选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壮大村集体经济。”张吉明提纲挈领。
种好粮——建成高标准农田4.8万亩,完成小麦种植163.4万亩,稳稳端牢“饭碗”。
做好菜——绿色食品、康美味、文州优选等产业园相继投产,今年上半年绿色食品产业产值102.38亿元,增长16.3%。
治理好环境——聚焦“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六化”目标,推动农文旅融合,打响“要养心来利辛,来利辛真养心”生态品牌。
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力做好“人、地、事”三篇文章。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3.03亿元,村均88万元,同比增长86.62%,光伏依赖显著下降至48.32%;今年上半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717亿元,村均49.78万元,同比增长258%。
“问题无处不在,关键靠实干、靠干部。”张吉明说。站在新起点,全县上下将下足“笨功夫”,做发展“明白人”:增强实干意识,严守纪律规矩,树立“大兵团作战”思维,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协同发展,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奋力赶超,确保“日有所进、月有所变、年有所成”,推动全县各项工作勇争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