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

名城探寻 2025-10-06 14:54:30

1933年,冰心发文暗讽林徽因“生活不检点,成天让男人围着她转,简直是伤风败俗”,林徽因知道后,送给冰心一份礼物,让冰心怒不敢言,从此,2人交恶近半个世纪。 冰心那篇暗讽的文章叫《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在1933年9月的《大公报·文艺副刊》上。 文章里写了位“总被男人围着”的“我们太太”,客厅里永远聚着一群文人,太太坐在中间,听大家夸她有才、夸她好看,连家里的小孩都被写成“小摆设”。没人直接说破,但北平的文化圈里,几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这“我们太太”的原型,就是林徽因。 那会儿冰心刚随丈夫吴文藻到北平没多久,住在清华园里,过着教书、写作、带孩子的安稳日子。她眼里的女性,该是低调持家、内敛温和的,像她自己那样,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可林徽因不一样,她和梁思成住在北总布胡同的院子里,每周六下午都要开“客厅沙龙”,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朱光潜这些人都会来,谈建筑、聊文学、论时事,林徽因穿着素雅的旗袍,坐在人群中间,时而搭话,时而笑,整个人都透着一股鲜活的劲儿。在冰心看来,这种“抛头露面”让男人围着转的样子,就是“伤风败俗”。 林徽因那时候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一身风尘仆仆地回来,刚进门就听说了这篇文章。她没去跟冰心争辩,也没写文章反驳,只是让家里的佣人找了个精致的陶罐,装了一罐上好的山西老陈醋,亲自吩咐“给冰心女士送过去”。 冰心收到罐子的时候,还以为是普通的土特产,打开一看是醋,瞬间就明白了——林徽因这是在暗讽她写文章“酸”,是吃了醋才故意暗讽人。当着佣人的面,冰心没法发作,脸憋得通红,最后只能强压着怒气让佣人把醋收起来,之后再也没主动提过这篇文章,更没再跟林徽因有过私下往来。 其实两人早年间在美国留学时就有过交集。冰心在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读文学,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华人学生聚会时见过几次,只是彼此性格差异大,没深交。 冰心性子沉静,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林徽因外向鲜活,对建筑、文学都有热情,还爱交朋友。回国后,这种性格差异更明显了——冰心专注于家庭和写作,作品里多是对传统家庭生活的赞美;林徽因则一边跟着梁思成跑遍全国测绘古建筑,一边组织沙龙,在文化圈里格外活跃。 这种差异慢慢变成了隔阂。冰心觉得林徽因“不安分”,偏离了女性该有的“本分”;林徽因觉得冰心“保守”,把女性框在了家庭的小圈子里。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成了捅破这层隔阂的窗户纸,而那罐山西老陈醋,就是两人交恶的“定局符”。 之后近五十年,不管是抗战时期大家都在颠沛流离,还是建国后都回到北京定居,她们哪怕在同一个文化场合遇到,也只是点头示意,从不多说一句话。 有人晚年问冰心,当年是不是真的对林徽因有意见,冰心只淡淡说“那时候年轻,想法太偏激”,可提到那罐醋,她也承认“林徽因比我通透,一句话没说就点破了我”。 这段近半个世纪的交恶,从来不是简单的“文人相轻”,而是两种女性价值观的碰撞。冰心坚守传统女性的内敛与安稳,林徽因践行现代女性的独立与鲜活,她们都是当时顶尖的才女,却因为对“女性该如何生活”的理解不同,走到了互不往来的地步。 其实没有哪种活法更高贵,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可惜那时候的她们,都没能跳出自己的认知,最终留下了一段遗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8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