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王健林创立5家万达,需玻璃上百吨,购员为4万回扣,只购福耀玻璃,曹德旺知晓后,让总经理黄中胜离职,后来某玻璃厂许黄中胜30万年薪,他竟拒绝了。 王健林1988年在大连成立了西岗住宅开发公司,这家公司后来成了万达集团的前身。他借来100万元资金,从旧城区改造起步,专注住宅地产项目。那些年,他推动公司盖起一批住宅楼,逐步积累经验。到90年代中期,王健林把重心转到商业地产上,开发商场和酒店结合的综合体。这一步让他看到更大机会,万达开始从单纯住宅转向更赚钱的商业模式。1999年,他决定同时建五家酒店,这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尤其是玻璃来做幕墙和内饰。万达的扩张靠这些项目打响名声,王健林的决策让公司规模快速增长。 曹德旺1987年在福建福清集资627万元,成立了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也就是福耀玻璃的前身。他从销售水表玻璃开始,逐步进入汽车玻璃生产领域。公司起步时规模小,但他注重产品质量,很快就站稳脚跟。福耀扩展到建筑玻璃业务,与国际公司合作引进技术。曹德旺坚持商业原则,从不行贿受贿,这让他在行业里赢得口碑。1999年,福耀已经是国内汽车玻璃的领头企业,产品供应多家车厂,同时建筑玻璃也开始接到大订单。他的管理风格强调信誉,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路径。 黄中胜持有厦门大学MBA学位,毕业后加入福耀玻璃,从财务岗位干起。他负责核对账目和支出,逐步升到采购部门,管理物料供应。黄中胜在公司工作多年,积累经验,后来担任万达工厂的采购经理,协调合资项目的材料采购。1999年,他升任总经理,负责整体运营和下属管理。他的职业路径显示出在福耀的稳步上升,但也面临高层责任的压力。 1999年,王健林推动万达集团兴建五家酒店,这些项目位于城市中心,需要上百吨玻璃用于外墙和内部装饰。采购部门比对多家供应商,最终只选福耀玻璃。原因是采购员收了4万元回扣,这笔钱确保订单不流失。采购员坚持只用福耀产品,拒绝其他厂家报价。这单生意对万达扩张很重要,但也暴露了采购环节的问题。王健林的酒店项目在那年成为公司转型的关键一步。 曹德旺接到内部反馈,发现万达订单异常单一。他指示调查,确认销售员支付回扣的事实。这违反了福耀的原则,曹德旺决定处理相关人员。矛头指向总经理黄中胜,虽然他没直接参与,但作为高层要担责。曹德旺免除了黄中胜的职务,这在公司内外引起震动。福耀的信誉靠这种严格管理维持,这件事让员工看到底线的重要性。 黄中胜离职后,一家竞争玻璃厂开出30万元年薪,邀请他担任副总。这比他在福耀的12万元年薪高出不少。但黄中胜直接拒绝了邀请。曹德旺后来得知此事,约黄中胜谈话。黄中胜解释,早年妻子难产,孩子患脑瘫,曹德旺安排他们住进自家,提供帮助渡过难关。这份恩情让他选择留下,不去对手公司。 福耀玻璃在2000年代初成为中国汽车玻璃的领先企业,产能扩大,进入国际市场。公司与通用汽车合作,供应澳洲地区产品。同时与丰田建立供应关系,提供OEM玻璃。福耀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吸引了这些巨头,这得益于曹德旺的管理方式。公司仓库和生产线忙碌,出口业务增长迅速。
1999年,王健林创立5家万达,需玻璃上百吨,购员为4万回扣,只购福耀玻璃,曹德
陈砚之
2025-10-06 13:47:54
0
阅读:3208
来来
周瑜打黄盖,订单还是吃下去了
我是90后
88年借一百万,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