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王承书家庭事业美满,她本该在北大安稳执教一生,可钱三强的一句话却改变

自由的吹海风 2025-10-05 18:33:00

1960年,王承书家庭事业美满,她本该在北大安稳执教一生,可钱三强的一句话却改变了所有,她毅然抛夫弃子人间蒸发,只为一句承诺:“只要国家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这句承诺,让她从中国顶尖学府的讲台上消失了。 从此,世上再无北大物理系教授王承书,只有一个无名者,一头扎进了中国最绝密、也最荒芜的科学领域——热核物理。 彼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研发自己的核武器,是挺直腰杆的唯一选择。 但要制造原子弹,就必须得到高浓度的“铀-235”,而如何从普通的铀矿石中分离提纯它,是当时世界顶级的技术难题,这门技术,名为气体扩散法。 西方国家对此严密封锁,不透露任何信息,中国只能从零开始,用最原始的办法,拿算盘和计算尺去闯这条登天之路。 钱三强找到王承书,正是希望她能扛起这面大旗。 王承书没有丝毫犹豫,她告别丈夫和年幼的子女,只身前往遥远的兰州戈壁,那里的铀浓缩工厂,是她未来十七年的战场。 在这里,她不再是妻子,不再是母亲,只是一个代号。 她面对的,是一片理论的空白和无数次的失败。每一个数据,都需要反复推演;每一道公式,都可能通向死胡同。 十七年,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与她的团队与世隔绝,将自己的全部生命燃烧在了枯燥的计算和实验中。 终于有一天,在实验室里,代表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两条曲线,在坐标纸上完美地重合了。 这一刻,整个实验室沸腾了!这意味着,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掌握了浓缩铀技术,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独立完成这项壮举的国家。 那枚蘑菇云升空所需要的核心燃料,从此有了坚实的保障。 十七年后,当任务完成,王承书终于可以回家时,她早已满头白发。 当孩子们看到当年风华正茂的母亲,变成了一个苍老的妇人,他们抱着母亲失声痛哭:“母亲,你是我们的英雄,这些年你辛苦了!” 英雄无言,王承书只是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把最后的七千多元零钱,当作党费交给了国家。 对她而言,十七年的隐姓埋名,不是牺牲,而是一个科学家对祖国最深沉的报答。 【消息源自:《王承书: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2022-09-29 光明网】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