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4师新上任的政委召开会议,师长到了以后,却被安排坐在台下,正当他纳闷时,政委竟当众批评他,师长怒了,当场就翻脸![无辜笑] 当时红四师师长卢冬生收到会议通知,召集人是刚到任不久的政委李井泉,作为师长,卢冬生对会议议题却一无所知,这在以往并不常见。 走进会场卢冬生发现自己的位置在台下普通座位,而不是主席台,这个细节让他意识到,这次会议可能不同寻常。 李井泉的发言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讲起,很快转到“反对军阀主义”和“反对游击主义”,话里话外都在批评某些干部作风问题,虽未点名,但熟悉情况的人都听得出来,说的是红二方面军的一些干部。 讲到后来,李井泉直接提到了卢冬生,面对批评卢冬生站起身,脱下上衣,向在场所有人展示身上的累累伤痕,这些都是多年征战留下的印记,他当场表示不接受“军阀主义”的说法,并宣布辞去师长职务,随即离开会场。 卫生部长贺彪紧跟着站出来支持卢冬生,会场顿时出现了骚动,这场冲突看似突然,实则有深层原因。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为统一指挥,中央派出不少红一方面军的干部到其他部队任职,这些干部大多年轻,工作方式比较直接,有时处理问题欠缺经验,容易引起原有干部的不满,红二方面军的一些老同志觉得受到不公正对待,双方缺乏充分沟通。 说起卢冬生的经历,得从他的童年开始,7岁那年他到地主家放牛,这户地主正是后来的开国大将陈赓家,少年时期的卢冬生在陈家接触到一些新思想,这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种子。 1927年南昌起义时他已是起义部队中的一员,战斗中陈赓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他冒着枪林弹雨把他抢救出来,这次生死与共的经历,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后来他跟随贺龙转战湘鄂西根据地,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从普通战士干起,一仗一仗打出来,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升任红四师师长。 会议风波发生后,贺龙出面调解,作为红二方面军的领导,贺龙对他很了解,也理解他的感受,经过沟通协调事态逐渐平息。 不久后红四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他被任命为旅长,但他选择了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方面充实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让这段不愉快的经历慢慢过去。 在抗大学习期间他旧伤复发,组织上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康复后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这所学校是苏联最高军事学府,培养了众多优秀军事指挥员。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学成回国,被任命为松江军区司令员,准备在东北地区大展身手。 同年12月14日傍晚他在哈尔滨道里区街头遇见两名苏军士兵正在抢劫行人,他用在苏联学会的流利俄语上前制止,没想到对方酒后神志不清,竟掏枪射击,卢冬生当场中弹牺牲。 事件发生后中苏双方高度重视,苏联军事当局很快逮捕了两名肇事士兵,经军事法庭审判,二人被判处死刑并执行,1945年12月哈尔滨各界为卢冬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卢冬生从贫苦农家子弟成长为军区司令员,经历了土地革命、长征和抗战,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却倒在和平即将到来的街头,他制止抢劫的举动,恰恰反映出一个革命军人的本能反应,看到不平事必须管。 历史没有假设,但这些往事值得记住,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坚持,每段历史都有其复杂性,了解这些细节,能让我们更真实地认识那个年代,也更好地理解今天。 网友们敬佩不已: “看完心里真不是滋味,老一辈革命家是真刚烈,用一身伤疤自证清白,现在哪还有这样的干部?” “历史总是复杂的,李政委可能也是执行命令,但方式确实伤人了,好在贺老总大气,把责任揽下来了。” “太可惜了!从放牛娃到伏龙芝高材生,本该成为开国元勋,却这样牺牲了...历史没有如果啊。” “心疼卢师长!这才是真性情,不像现在有些人就会打官腔、和稀泥。那个年代的军人有血性!” “说句实话,这件事也反映出当时红军内部整合的阵痛,不同部队出身的人之间确实需要磨合。” 如果卢冬生没有不幸牺牲,以他的资历和才能,您认为他在1955年授衔时可能被授予什么军衔?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7年红4师新上任的政委召开会议,师长到了以后,却被安排坐在台下,正当他纳闷
轩叔观察
2025-10-05 16:25:52
0
阅读: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