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美国,为“两弹一星”殉职的郭永怀,留下的一张全家福,镜头中的郭永怀瘦高

芸霄记史 2025-10-05 11:46:40

50年代,美国,为“两弹一星”殉职的郭永怀,留下的一张全家福,镜头中的郭永怀瘦高个子、直挺鼻梁,脸上带着微笑,旁边穿着旗袍的是他的妻子李佩,而他怀里抱着的是女儿郭芹,此时的郭永怀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月薪数千美元,被美国人称为“一个人至少能抵得上十个师”,而且当时的郭永怀已经功成名就,工作、生活条件极其优越。   但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心里想的却不是留在这里,郭永怀在美国不是没机会,反而是机会太多了。   各路美国军方研究所、实验室,包括军方自己都想把他留下来,还有专门的问卷上写着愿不愿意为美国效力这种问题,他从来没犹豫过,答案就是不愿意,他早早就跟别人说,自己只是暂时待在美国,早晚要回家。   真正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他准备离开的那个节点,别人换国籍、拖家带口要考虑清楚,他却干脆利落,要走了,直接把这些年辛苦整理出来的科研文稿成叠地扔进火里。   所有人都劝他别烧,他只说研究都刻进脑子里了,这不是赌气,是彻底断了为美国做贡献的退路,烧掉这些,意味着他只为中国攒底牌。   到了1956年,郭永怀带着妻女费尽周折,越过美国的“关卡”,踏上回国的路,一下船,他没顾得上安顿,马上就想进实验室干活。   周恩来总理亲自问他有没有要求,他只求早日工作,他知道国家正需要人,自己一刻也等不了。   但当时国际形势急转直下,1959年,苏联专家全部撤出,中国“两弹”项目一夜坠入困境,关键时刻,钱学森亲自把郭永怀推上前线。   郭永怀明知这项工程难度天大,也没推脱,他明讲自己没做过这个事情,但相信,只要参与,他就能把它做好,这话里全是自信和责任。   到后来,他天天泡在青海高原的研究基地,那地方天气恶劣,有时温度冷得让人恨不得钻地缝,他每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有时候忙到夜里,根本不顾身体。   别的人还想着回房间暖暖手,他就在图纸上计算各种方案,跟同事一起啃难题,这个期间,他几乎把家抛在身后,心里装的只有项目进度和研究资料。   1968年,核武研制进入冲刺阶段,试验数据急需送到北京,郭永怀和警卫连夜赶飞机回京,没料到飞机落地时出了事故。   等到搜救队赶到时,只见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中间夹着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里面,就是中国最关键的核武数据,郭永怀用生命保住了国家核心机密。   他的牺牲,不光让中南海震动,周恩来听到噩耗当场痛哭,这份用生命拼下来的资料,仅二十多天后就直接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取得成功,郭永怀虽然牺牲,但参与的事业实现了突破。   后来,国家为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在元勋科学家中只有他是烈士身份,2018年,编号212796的国际小行星被命名为“郭永怀星”,他的名字,就这样定格在浩瀚星空! 参考信源:勋章的故事·“两弹元勋”郭永怀 心有大我 以身许国 誓死无憾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10·01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