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泽布替尼专利案告一段落,百济神州真能与艾伯维“握手言和”?

持续两年的“803专利”案,终于靴子落地。

10月2日,百济神州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美国专利商标局判处Pharmacyclics针对泽布替尼提起的“803专利”无效后,Pharmacyclics决定不再提起上诉。

Pharmacyclics是艾伯维旗下子公司,“803专利”是艾伯维针对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特设的一道“防护网”。2023年,艾伯维提出了关于泽布替尼的40项侵权内容,包括了专利结构、标签使用说明、用途侵权等多个方面。

通俗来讲,艾伯维认为,用有特殊结构的BTK抑制剂治疗淋巴癌,过程中出现相关淋巴细胞增多后继续治疗的方式,是它的专利,别家不能用。

艾伯维以此为由头的专利网,一直是扎在百济神州和投资者心头的一根刺。这场中国创新药企与跨国巨头的专利诉讼战,以我国创新药企获胜告终,行业也十分振奋。10月2日,百济神州港股股价涨了2.53%。

艾伯维如此“卖力”,其实全为了自家血液瘤领域的核心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如果能告倒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此后就不能在美国市场生产销售。

在泽布替尼美国上市之前,全球第一款BTK抑制剂伊布替尼一直在美国血液瘤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凭借在套细胞淋巴瘤(M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边缘区淋巴瘤(MZ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多项血液瘤适应症的先发优势,2015年-2019年,伊布替尼销售额从7.54亿美元增长到了46.74亿美元。

但自从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获批上市,整个美国市场的BTK抑制剂格局都发生了改变。

2019年,泽布替尼作为国产创新药代表首次在美国上市,首个获批的MCL适应症就直指伊布替尼重叠市场。此后,WM、全线CLL/SLL适应症也接连获批,招招奔着伊布替尼的核心市场发起冲击。

有数据表明,艾伯维披露的伊布替尼销售额增速就开始逐步放缓。2022年的前三季度,伊布替尼美国市场销售额甚至开始下滑,同比减少超23%;而同期,泽布替尼的美国市场同比增长了221%。

一开始,即使销量减少,伊布替尼仍是美国市场卖的最好的BTK抑制剂,两款产品差距还是很大。真正令艾伯维破防的是2023年,泽布替尼和伊布替尼围绕CLL/SLL适应症“头对头”硬刚优效数据:伊布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上均显示出显著优势。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新数据显示,CLL是西方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是BTK抑制剂70%份额的核心战场,泽布替尼一旦拔高该领域增速,反超伊布替尼只是时间问题。

艾伯维产生了巨大的危机,像“修美乐”一样筑起专利防护墙,延长伊布替尼的商业化周期,是它的本能反应。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艾伯维惯用的伎俩失效了。不仅是诉讼案落败,泽布替尼还在今年一季度就实现了美国市场的销售额反超伊布替尼,成为美国BTK的“第一交椅”。

但百济神州也不能就此放松,伊布替尼的核心专利将在明年到期,2027年,在全球多地区将会陆续有仿制药上市。届时,低价药冲击市场,也势必会对泽布替尼造成影响。另外,属于BTK市场的抢夺战,应该还没完。

艾伯维的几大核心品种都走向了末路,其中BTK品种的研发进度还略落后于百济。这种情况下,跨国大药企肯定还会奋力反击。去年9月,艾伯维还以“百济神州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对百济的一款能解决BTK耐药性问题,进展最快的管线BGB-16673提起专利诉讼。至今双方仍在证据收集和庭审准备阶段。

以战代练,中国创新药企已经开始熟悉跨国药企的专利战场。

撰稿丨苗苗

编辑丨江芸贾亭

运营丨晨曦

插图丨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