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济(610-662年),字号不详,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来济是唐朝宰相,东汉中郎将来歙十九世孙,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在唐朝历史上,来济的知名度并不高。不过,在唐高宗准备册立武则天为皇后时,来济秉承反对的意见,这也引来了武则天的报复。
一
具体来说,来济出生于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祖籍南阳新野县,是东汉名将来歙十九世孙。来济的父亲来护儿,是隋朝名将,曾担任左骁卫大将军、左翊卫大将军、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大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杨广。当时,来护儿不屈于叛军,被宇文化及杀害。同时遇害的,还有来济的多位兄长,而来济因为年龄太小,得以保住性命。家族遭难后,来济流离艰险,而笃志好学,有文词,善谈论,尤晓时务。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来济举进士。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任命来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因谋逆被废,唐太宗命大臣讨论如何处理废太子,无人应答,只有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在来济等大臣的建议下,唐太宗乃废黜李承乾为庶人,但是保下了他的命,并提拔来济为吏部考功员外郎。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任命来济为太子李治的司议郎,兼崇贤馆直学士,不久改任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二
因为曾辅佐过太子时期的李治,所以,后者即位后,来济继续获得重用。永徽二年(651年),来济任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来济拜相,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来济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此时的来济,已经成为了宰相。因此,废立皇后等大事,李治自然要咨询来济的意见。
当时,唐高宗想以武昭仪取代王皇后,首先赐武昭仪封号宸妃,来济和韩瑗劝谏:“妃子有正常名额,现在另立名号,这是不行的。”到了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将要立武氏为皇后,来济和宰相韩瑗继续表达反对的意见。
然而,唐高宗不顾来济、韩瑗、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反对,仍然废黜王皇后,立武宸妃为皇后。虽然武则天成为皇后,没有立即打击报复来济,但是,后者明白,武则天是一定不会放过自己的。
显庆元年(656年),武后之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南阳县侯,仍为中书令。
三
显庆二年(657年),来济兼太子詹事。同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李义府诬告来济、韩瑗与褚遂良勾结,准备谋反。结果,唐高宗没有查明真相,就将褚遂良贬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都督,来济被贬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刺史,韩瑗贬振州(今海南三亚市)刺史,终身不许回京。
显庆四年(659年),因为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被逼自杀,柳奭(王皇后的舅舅)、韩瑗处死。显庆五年(660年),来济改任庭州(在西突厥十姓的边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刺史。
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对部下说:“我曾经触犯刑律,蒙恩赦免死罪,现在应当以身赎罪。”
于是来济不穿甲胄,率军出击,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岁。来济战死沙场后,被朝廷追赠楚州刺史,供给灵车送回家乡。 对此,在笔者看来,看到长孙无忌、韩瑗等大臣的下场后,来济明白自己是难逃一死,这才选择在战场上燃烧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