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治愈数百例抽动症孩子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肝风没 “平息下去”! 每次门诊,总有家长攥着孩子的病历本急得红了眼: “孟大夫,孩子眨眼、耸肩治了大半年,药吃了不少,怎么一停就反复?” “是不是这病就好不了,要跟着孩子一辈子?” “别人说这是‘神经问题’,真的只能靠西药压着吗?” 行医 40 年,尤其是近一年治愈了数百例抽动症孩子后,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大多数抽动症反复,不是孩子不听话,也不是神经出了大问题,而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核心 —— 孩子体内的肝风,始终没真正平息下去。 很多家长可能没听过肝风内动,但一定见过孩子这样的场景: 一紧张就频繁挤眼,写作业时突然耸肩,甚至喉咙里“吭吭”不停,越提醒越严重。 其实在中医看来,孩子的肝就像一棵没扎稳根的小树苗,而肝风就是乱吹的风 :风一刮,小树苗就晃得厉害,反映在身体上,就是眨眼、耸肩这些不自主的抽动。 现代医学会关注神经发育、行为干预,但中医更在意:这风为什么总刮不停? 追根究底,还是和孩子的体质有关。 小儿本就肝常有余,肝就像个精力旺盛的小孩,一有刺激就容易闹脾气;再加上 脾常不足,脾胃弱了,气血就像给小树苗浇水的桶,水不够,树苗根扎不深,风一吹更稳不住。 比如有的孩子爱吃巧克力、薯片,甜腻食物伤脾胃,气血更虚; 有的孩子作业多、考试压力大,紧张像给肝风添柴火; 还有的孩子熬夜看电视,耗伤肝阴,肝没了滋润,风更易躁动。 这些因素攒在一起,肝风就像没停的风,小树苗晃个不停,抽动自然反复。 我见过太多家长走弯路:只想着用西药按住抽动,就像有人扶着小树苗不让晃,可风还在吹,一松手,树苗照样晃。 去年接诊的10岁男孩小宇就是这样,之前吃了3个月西药,抽动轻了点,可孩子没精神、饭也不吃,一停药,眨眼、清嗓子全回来了,还添了歪头的毛病。 家长带着小宇来找我时,孩子舌苔薄白,脉弦细,一提到吃药就往后躲 —— 这分明是肝风没平,还伤了脾胃。 我从稳根基、挡风两方面调:先帮孩子健脾补气血,用党参、茯苓养脾胃,像给小树苗多浇水,让根扎稳;再用钩藤、蝉蜕温和平肝,像给树苗围上矮栅栏,挡住乱吹的风。 同时我让家长少提抽动,别总批评孩子,每天陪孩子玩30分钟。 才两周,小宇清嗓子的次数就少了;坚持一个月,眨眼、歪头基本没了,吃饭也香了,连老师都说“孩子上课能坐住了”。 其实孩子的身体很聪明,抽动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提醒我们:“肝风太盛了,该帮我稳一稳了。” 很多家长总盯着 “眨眼、耸肩” 这些表面症状,却忘了平息肝风才是根本。就像小树苗,根扎稳了,风再吹也晃不动;肝风平息了,抽动自然就没了反复的底气。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被抽动困扰,别着急给孩子贴不听话的标签,也别盲目试药。先看看孩子是不是总紧张、脾胃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 这些都是肝风躁动的信号。 帮孩子把肝风平息下去,你会发现,那些难缠的抽动,其实没那么难好。
放手这门课,妈妈永远不会及格。[哭哭]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