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最近点破了个扎心的真相:有些所谓精英,嘴上喊着看好中国发展,手里却把子女、存

高干评世界 2025-10-03 17:39:31

沈逸最近点破了个扎心的真相:有些所谓精英,嘴上喊着看好中国发展,手里却把子女、存款全押去了美国。 他们怕的不是别的,就是中国真在科技上跑赢了 —— 到那时,他们攥着的美国绿卡、存在美国的钱,就都要贬值了。 2023 年胡润研究院的高净值人群报告里,藏着这些精英的真实选择:资产超千万的人群中,30% 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近一半计划让孩子留美拿绿卡。 这些人里,有互联网公司高管,有制造业老板,还有搞投资的 “成功人士”。 他们给孩子选美国私立高中时毫不手软,一年几十万学费眼都不眨,却在国内员工提加薪时反复算账,说 “公司成本压力大”。 他们的钱大多来自国内市场:靠员工 996 拼出的项目业绩,靠老百姓日常消费攒下的利润,转头就换成美元存进美国银行,理由是 “更安全、能保值”。 2018 年前后,这些精英的心态还很笃定。 那时美国在芯片领域握着绝对优势,中芯国际连 14 纳米工艺都没突破,高端光刻机被荷兰 ASML 垄断,中国企业想要都买不到。 他们在酒局上常说:“中国科技跟美国差着二十年,想追上根本不可能。” 在他们眼里,美国的科技、教育是 “不可超越的壁垒”,绿卡就是 “终身保障”—— 哪怕国内经济发展快,美国的 “硬实力” 永远能托底,押注美国绝不会错。 2020 年,华为被美国全面制裁,成了这些精英议论的焦点。 当时不少人觉得华为撑不过去,说 “没了美国的芯片,华为手机业务就得垮”。 有位做电子配件的老板,甚至提前终止了跟华为的合作,转头把工厂部分产能搬到美国,还说 “跟着美国市场走才稳”。 他们没料到,华为没放弃,反而把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当年就申请了 6300 多项专利,其中 5G 相关专利占全球近 20%。 也是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 136 万辆,同比增长 10.9%,比亚迪在电池技术上实现突破,开始跟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竞争。 2022 年,中芯国际传来消息:14 纳米芯片实现稳定量产,28 纳米成熟工艺产能翻倍。 这意味着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的芯片需求,不用再完全依赖进口,甚至有国外企业主动来谈合作。 同一时间,美国通胀率飙升到 9.1%,美元汇率波动加大,不少精英存在美国银行的存款,实际购买力悄悄缩水。 有位做外贸的老板后来私下说:“早知道当初不把钱转去美国,还不如在国内买套好地段的房子,一年升值都比美元存款利息高。” 2023 年,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更密集。 华为推出搭载国产芯片的 Mate 60 Pro 手机,直接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上市后很快卖断货; 大疆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的份额超过 80%,美国想找替代产品都难;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全球,全球每三辆电动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宁德时代的电池。 这些变化让精英群体开始慌了 —— 美国的科技优势不再 “不可撼动”,他们之前认定的 “壁垒”,正被中国企业一点点突破。 现在再看这些精英的选择,不少人开始悄悄调整。 有的把美国的部分存款转回国内,投资新能源、半导体相关产业; 有的让在美国读本科的孩子申请国内名校的研究生,说 “回来发展机会更多”; 还有的不再提 “美国福利多完善”,转而研究中国的产业政策,想抓住国内科技发展的红利。 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清楚:中国科技再这么突破下去,美国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弱,之前押注美国的 “赌注”,正在慢慢贬值。 这些精英的转变,不是因为突然 “爱国”,而是现实给了他们教训。 他们之前算错了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也高估了美国的 “永恒优势”。 中国赢不赢,不是靠嘴说,而是靠一项项技术突破、一个个企业崛起拼出来的。 当中国的芯片能自主、5G 技术领先、新能源产业主导全球时,那些押注美国的精英会发现:真正的 “安全区”,从来不是在别的国家,而是在自己国家的发展里。 这才是沈逸点破的真相 —— 他们怕中国赢,本质上是怕自己之前的算计落空,怕自己再也找不到 “高人一等” 的优越感。 可中国的发展不会停,这场 “赌局” 的风向,早就变了。 信源:中国精英为何怕中国赢?专家:一旦中国科技追上,那张绿卡就贬值——搜狐

0 阅读:13
高干评世界

高干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