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水运网
近日,扬州海事在江苏油港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召开船载危险货物装卸作业船岸“工前会”制度阶段评估会议,进一步发挥“工前会”在船载危险品装卸作业隐患排查治理中的作用,切实提升辖区水上危险货物安全管理水平。
“工前会”制度是指危险品船舶与码头在装卸作业前,针对需双方协作完成的关键操作或事项进行面对面磋商,达成共识并达成书面协议,以保障散装液体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的安全。
长江扬州段仪征港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规模领先的石油及液体化工原料的重要中转港,港区危险货物吞吐量常年保持高位运转,安全监管压力显著。在江苏海事局指导下,8月25日,扬州海事局推动扬州仪征港区内的江苏油港等四家危险品码头实现“工前会”制度全覆盖。
自“工前会”制度开展以来,扬州海事指导企业邀请业内专家集中面向危险品码头“码头长”、到港船舶船员以及一线作业人员开展了专门培训,督促码头企业科学规划“工前会”制度的运行,指导危险品码头制定《船舶载运危险货物作业前会商信息核对清单》,明确船岸各方均有发言权利,就各阶段的装卸速率、作业温度、最大工作压力等参数进行书面信息编制和确认,确保信息准确传递,所有关键信息均以书面形式留存,从源头上杜绝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安全隐患。海事执法人员同时结合到港危险品船舶隐患排查专项工作,重点检查船岸双方是否按“工前会”制度约定执行书面信息内容,不定时核查船岸信息沟通是否畅通,并对船岸界面存在的安全与防污染一般行为隐患督促整改。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将通报船舶管理公司并进行约谈,并纳入信用管理体系。
“工前会”是仪征港区危化品管理先行先试的成功实践,该制度全面推行一个月以来,实现了仪征港区危化品船岸作业安全质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深度落实,船岸界面安全风险显著降低,标志着到港危险品船舶本质安全管理水平迈入规范化、精细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