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五分钟带你看懂波普艺术!

🔹POP:1947年,POP一词第一次出现在达达主义拼贴画中。 1956年,一群由英国艺术家、批评家、建筑师组成的独立团体举办了这就是明天画展,其中汉密尔顿的拼贴画再次出现了POP一词。 一年后他给出了POP定义:流行、短暂、消耗、廉价、批量、年轻、风趣、性感、恶搞、魅力,大生意。 🔹新达达主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占据主流,反对它并使用媒体和现有物展现艺术内核的新达达主义由此诞生。 贾斯伯·琼斯重新构想美国国旗,罗伯特·劳森伯格使用丝网印刷技术,他俩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者。 🔹消费主义:二战后美国经济崛起,消费主义盛行。于是,品牌成为了波普艺术的永恒主题。 有些作品保持中立视角,比如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汤罐》;韦恩.蒂埃博的《蛋糕》,韦塞尔曼的《仍旧生活35》。 🔹名人效应:波普艺术的另一大主题是复刻名人,它常常与时事联系在一起。当梦露去世后,安迪沃霍尔创作了《玛丽莲梦露双联画》; 当肯尼迪竞选总统时,罗森奎斯特创作了《总统选举》。 🔹卡通漫画:DC超级英雄在当时极为流行,很多波普画家都曾以此为题,像是梅尔拉莫斯、田名网敬一等等。 但继承美漫风最彻底的,还属波普艺术大牛利希滕斯坦,他因为儿子的一句“我打赌你画不了漫画那么好”,开启了连环画模仿之路,并最终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 🔹太空竞赛:50、60年代,苏美两国发起太空竞赛,登录太空的宇航员们成为世界范围内波普艺术家们的灵感缪斯。 🔹女性主义:1960年末,女权运动兴起,更多的女性波普艺术家站出来,通过作品打破女性刻板印象、呼吁女性觉醒。 🔹新波普:80年代,作为对70年代盛行极少主义的反击,波普艺术进入新的阶段,它没有广义定义,有时与超现实、或扁平动漫联系在一起,并更多的与潮流艺术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