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通报太厉害了 清华是指国内著名高校清华大学。29日,清华发布了一则警示通报,对教职工和学生参与校园“黄牛”的处罚决定。 通报提到了4起案例,都是与校外人员合作,或者通过网络,通过为校外人员报备入校牟利,且“涉案金额大,涉及人数多”。 而处罚也是非常严厉的。比如说,教职工被行政拘留、被开除,学生被警告处分、取消奖学金、取消保研申请资格。 如今人们流行参观名校,进入校园打卡拍照,说是能感受名校的氛围。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激励学习,以名校为目标。对很多人来说,考不上参观一下,也算了结心愿。 不过,有些名校嫌弃外来者太多,影响校园秩序与治安,尤其是疫情期间,严格管控校园。 比如说,清华大学实行的是预约制。相对与参观清华的外来者,这预约名额太少,很难预约成功。 同时,清华对师生也有照顾。规定每人每月有15个名额。而这就成了清华师生做“校园黄牛”的关键。 在2024年7月,清华就通报,一名学生因多次违规为校外人员报备入校牟利,被给予处分。 在今年的7月25日,清华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治安秩序管理的通知》,严禁为无关人员报备入校,严禁为他人有偿报备入校。 如今清华又发布了警示通报,算是落实通知要求的具体行动。 没有看到过通知或者警示通报的具体内容,都是官方媒体的报道,我好奇的是,这2名教职工被行政拘留是谁做出的?行政拘留的具体理由? 毕竟,清华大学是公立大学,理论上,任何一个国人都有资格进入校园。如今清华半封闭式管理,理由太勉强了。 说实话,疫情前,这国内名校校园没有半封闭管理,似乎也没有发生各类奇葩案例与治安事件吧。 再说了,清华既然给每名师生每月15个可以带入校园的名额,这不就是“挖坑”吗? 有师生名额多余,用不完,完全可以“出售”。只要有人给钱,总比浪费要好吧。 若是有头脑活泛或者财商高的,将同学或同事的多余名额对外出售,这总是多赢的举措。 何况,清华大学估计进行过周密测算,预约名额和每名师生每人每月15个名额,不会对校园造成影响的。 如此,这些师生利用规则,对入校园名额进行变现,何错之有? 没有造成后果,无非就是这些变现的“钱财”,成了个别师生的收入,因此学校就进行处理,有点过了。 退一步说,既然参观清华有庞大的需要,清华完全可以以有偿形式来安排。确定时间、地点、路线,预约付费参观校园。 这既满足了社会上部分民众参观校园的需要,又能给清华增加一笔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或许这与清华公立的性质有冲突,只是当收入能够“代替”部分财政拨款时,这不就是“节省”吗? 不然的话,民众有强烈需要,而校园半封闭管理,给出的预约名额太少,此时学校如何管控,类似的行为很难杜绝的。 所谓没有公开的市场,必然会出现“黑市”。这种黑市会给参观者和师生不安全感与风险。同时,也将一笔减少财政拨款的收入“流失”了。 打开高校的大门,如世界上著名的高校一样,不会出现治安与秩序混乱的。怕影响,限定时间与地点就好。
清华通报太厉害了 清华是指国内著名高校清华大学。29日,清华发布了一则警示通报
绮闲言
2025-09-29 22:48:52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