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列昂尼德罗戈佐夫因医术高超,被委派至南极进行考察,到达南极之后,他的肚子突然剧烈疼痛,为了存活他竟切开自己的肚子…… 1961年,列昂尼德罗戈佐夫,一个27岁的苏联小伙,职业是医生。那年他意气风发,凭着一手顶尖的外科技术和棒得像头熊的身体,成功入选了苏联第六次南极考察队。 在那个美苏争霸的年代,南极这块没人动过的宝地,谁都想去插个旗。能被选上,那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 这趟活儿,说白了,就是去南极建一个新的科考站——新拉扎列夫站。罗戈佐夫是队里唯一的医生,13个大老爷们的健康,全系在他一个人身上。他当时估计也挺自豪,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可他哪能想到,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南极的暴风雪,也不是随时可能掉下去的冰裂缝,而是他自己的肚子。 1961年4月29号的早上,罗戈佐夫觉得有点不对劲。浑身没劲,恶心,然后右下腹开始钻心地疼。凭着职业本能,他心里咯噔一下:“坏了,急性阑尾炎。” 这病搁现在,就是个小手术,但在1961年的南极,那可是要命的。科考站刚建好没多久,外面是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暴风雪说来就来,飞机根本飞不进来。最近的科考站?远在天边。向莫斯科求救?等他们派船来,罗戈佐夫的阑尾早就穿孔,引发腹膜炎,到时候神仙也救不了。 他试了所有保守疗法,抗生素、冷敷,都没用。疼痛越来越厉害,体温飙升,他知道,再不动手术,就死定了。可谁来动?环顾四周,一个是气象学家,一个是机械师,都是好兄弟,但没一个会拿手术刀的。 绝望吗?罗戈佐夫后来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唯一的出路,就是给自己动手术。”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主意吗?但他没时间犹豫。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队友们,所有人都惊呆了。队长看着他惨白的脸,最后还是同意了。因为除了这个疯狂的办法,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医生死去。 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匪夷所思的手术就这么准备起来了。他们把一个房间彻底消毒,当成临时手术室。罗戈佐夫亲自指导队友怎么消毒器械,怎么递工具,甚至怎么在他万一失去意识的时候,给他注射肾上腺素。他找来气象学家当“器械护士”,找来机械师负责扶着镜子,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腹腔。 一切就绪。罗戈佐夫半躺在手术台上,给自己注射了局部麻醉。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术刀,对着镜子,稳稳地在自己右下腹划下了一道12厘米长的口子。 那个画面,那得是多大的勇气和多强的心理素质。没有全身麻醉,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刀锋划破皮肤、肌肉的每一寸。鲜血涌出来的时候,他的助手们脸都白了,据说有个小伙子当场就想跑出去吐。 最要命的是,镜子里的影像是反的,而且他半躺的姿势,肌肉一用力,视野就更不清楚了。 很多时候,他根本看不清,只能摘掉手套,凭着触觉,用手指在自己的腹腔里摸索。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他越来越虚弱,每隔几分钟就得停下来休息几十秒。他后来回忆说,当他找到那段该死的阑尾时,发现它的末端已经发黑了。“再晚一天,它肯定就穿孔了,” 他心里想着,手上的动作却没停。 切除、缝合,每一个步骤都像是在挑战人类的极限。当他终于缝合完最后一针时,已经过去了1小时45分钟。他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人也快虚脱了。但他成功了,他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罗戈佐夫靠的不仅仅是高超的医术,更是那种“老子命由我不由天”的狠劲。这种狠劲,不是一天练成的。 罗戈佐夫出生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偏远村庄,从小就跟大自然打交道。为了学医,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据说他小时候,妹妹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夭折,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也坚定了他当医生的决心。他不仅医术好,身体素质也极好,是个运动健将。这种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强悍,才让他在那种极端环境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两周后,罗戈佐夫就拆了线,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当考察队在一年后返回苏联,他的事迹轰动了全世界。他被授予了“劳动红旗勋章”,成了国家英雄。但罗戈佐夫自己却很低调,他拒绝了大部分采访,很快就回到了列宁格勒的一家医院,继续当他的外科医生,仿佛南极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只是他职业生涯里一个普通的小插曲。 直到2000年,这位传奇医生因癌症去世,享年66岁。
1961年,列昂尼德罗戈佐夫因医术高超,被委派至南极进行考察,到达南极之后,他的
暖阳洒满幽径
2025-09-29 20:28:08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