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规避执行?信阳平桥区人民法院火车站布控强制拘传促履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杨小燕通讯员余旻昱

公司法定代表人常年在外,行踪成谜,名下也无财产可供执行,这样的“执行僵局”该如何破解?面对企图通过“拖字诀”逃避债务的“老赖”,法院真的就拿他没办法了吗?信阳市平桥区人民法院用一场发生在火车站的精准拘传,给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司法权威,不容挑战!

2021年原告孔某与某物业服务公司签订《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并支付转让费10万元。同年6月该物业公司退出小区服务,却未将款项移交新物业公司,导致孔某购得的车位无法使用。原告诉至平桥法院,法院依法做出判决要求被告物业公司返还收取的车位转让费。因被告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原告向平桥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受理后,平桥区人民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文书,但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为维护司法权威,法院决定对其法定代表人秦某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因秦某常年在外地务工,行踪不定,难以掌握其具体活动规律,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面对困境,执行干警并未气馁,而是积极拓宽查找思路,通过临控系统掌握到关键线索:秦某近日将从信阳火车站乘车外出。执行干警迅速前往信阳火车站蹲守,经过周密部署与耐心等待,成功在站内将正准备上车的秦某截获,依法对其实施了司法拘留。但秦某拘留期满后仍拒不执行,执行干警再次对其采取拘留措施,并加强法治教育。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与执行压力下,秦某及其公司终于认识到逃避执行的错误与代价。最终,双方在执行法官的主持下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于2025年9月前付清全部案款。在案件结束前8天被执行人依约履行了全部案款,申请人向平桥区人民法院出具了结清证明,此案执行历时四年,至此全部执行完毕。

从陷入僵局到精准布控,从两次拘留到最终和解。这起历时四年的执行案件,生动展现了平桥法院破解“执行难”的决心与智慧。它也郑重警示所有被执行人:生效法律文书绝非一纸空文,主动履行法定义务是唯一正途。任何心存侥幸、挑战司法权威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