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莱太现实了,说翻脸就翻脸!   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遭到抵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9 18:02:47

米莱太现实了,说翻脸就翻脸!   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遭到抵制,阿根廷总统米莱直接拒绝了内塔尼亚胡原本结束联大会议后访问阿根廷的计划,米莱被曝还毫不客气地表示阿根廷即将举行议会选举,所以不希望内塔尼亚胡的行程对选举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米莱翻脸的直接导火索,是9月7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议会选举的惨败。作为阿根廷人口最多、政治影响力最大的省份,布省拥有近40%的选民,历来是左右翼必争之地。   米莱领导的“自由前进党”原本希望通过这场选举为10月26日的议会中期选举造势,却意外遭遇滑铁卢。选举结果显示,左翼联盟“全民阵线”以43%的得票率大幅领先,而米莱的支持率不足30%。   这场失利对米莱而言是一记警钟。分析指出,布省选民对其“休克疗法”经济政策的不满已转化为政治反弹,而巴以冲突议题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米莱此前力挺以色列,但阿根廷国内反战情绪日益高涨。2024年10月,布宜诺斯艾利斯曾爆发大规模集会,数千民众声援巴勒斯坦,要求政府停止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此次选举中,左翼政党将米莱的亲以立场与经济困境捆绑攻击,成功将其塑造为“不顾民生的国际政治投机者”。   面对选情危机,米莱团队迅速调整策略。阿根廷官员透露,取消内塔尼亚胡访问是“选举期间限制外国领导人来访的广泛政策”的一部分,但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米莱向中间选民示好的信号。   毕竟在拉美左翼浪潮复兴的背景下,继续强硬支持以色列可能进一步疏远占人口多数的中间派和左翼选民。   米莱态度转变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的“灾难性表演”。9月26日,内塔尼亚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为以色列军事行动辩护,宣称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是“以色列国策”,并将国际社会的谴责归咎于“反犹主义”。   这番言论引发多国代表集体退场抗议,退场者不仅包括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国家和非洲国家,甚至有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   更尴尬的是,内塔尼亚胡的演讲遭到以色列国内批评。反对党领袖拉皮德指责其发言“充斥噱头”,未提出解决加沙冲突的具体方案。   联合国总部外,数百名以色列人质家属和巴勒斯坦支持者举行对峙集会,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的呼声此起彼伏。   米莱显然意识到,此时接待内塔尼亚胡将使自己陷入舆论漩涡。阿根廷媒体分析称,内塔尼亚胡的联大表现已使其成为“国际政治烫手山芋”,米莱若与其公开互动,可能被贴上“支持战争罪犯”的标签,这对选情极为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人权律师此前已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一旦内塔尼亚胡入境就将其逮捕,理由是其涉嫌在加沙“医护人员遇害事件”中犯有战争罪。   尽管这一诉讼未必能实际执行,但足以成为米莱拒绝访问的“政治挡箭牌”。   近年来,拉美左翼政党全面复兴,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均由左翼执政,而米莱领导的阿根廷是少数右翼政权之一。   在巴以冲突问题上,拉美左翼国家普遍采取强硬立场:玻利维亚宣布与以色列断交,智利、哥伦比亚召回驻以大使,巴西总统卢拉更是直言以色列的行动是“种族灭绝”。   这种地区共识对米莱形成无形压力。尽管米莱此前试图通过亲以立场彰显“拉美右翼领袖”身份,但在拉美国家集体反以的背景下,其孤立程度日益加剧。   米莱若继续与以色列绑定,可能被排除在拉美地区合作机制之外,失去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机会。   更关键的是,米莱需要争取拉美左翼国家的支持以应对经济危机。阿根廷正面临严重的金融动荡,本币比索大幅贬值,外汇储备消耗殆尽,不得不向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而拉美左翼国家掌控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在国际金融机构中拥有重要话语权,米莱若想获得援助,必须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米莱的翻脸,揭示了国际政治中永恒的生存法则——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对米莱而言,支持以色列曾是塑造政治人设、争取国际右翼势力支持的工具;但当这一立场威胁到其执政根基时,弃之如敝屣便成为必然选择。   这种“实用主义”在选举政治中并不鲜见,却在巴以冲突的宏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冷酷。

0 阅读:72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