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彭博社称,由于美国7月停止发放出口许可,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已将旗舰机型C919的交付目标,削减了三分之二。
说白了,美国这波卡C919脖子的操作,表面看是给我们大飞机交付泼了冷水,实际上反倒把我们推进自主化的“快车道”,断供不是坏事,是逼着产业链把藏了多年的潜力全掏出来。
9月24号彭博社那篇报道其实没说透,只提中国商飞把C919交付目标砍了三分之二,却没说清楚为啥之前要依赖美国供应链。
我们搞C919的时候,用国外部件真不是没能力搞国产,一方面是想抄个“近道”学技术,比如发动机用的LEAP-1C,是CFM国际的产品,人家几十年的成熟技术,我们初期用它,既能保证试飞和初期运营的安全性,也能跟着学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标准。
毕竟大飞机这东西,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先跟着成熟玩家走,能少走不少弯路,更关键的是为了出口。
你想啊,要是C919从头到脚都是国产,欧洲EASA、美国FAA那些适航认证机构肯定会找各种理由卡脖子,用他们认可的供应商,拿证能容易点,毕竟全球民航市场不能只守着国内,得让C919能飞出国门才行。
可美国偏要搞“断供”这手,7月就停了出口许可,这下反倒把“不破不立”的道理给印证了。
之前我们的国产发动机CJ-1000A其实早就在推进了,去年还装在C919上试飞了,只是进度上没那么急。
现在美国一断供,CJ-1000A的测试、量产时间表直接往前推了一大截,听说国内好几家发动机零部件厂都在加班加点,连之前给国外供应商做配套的工厂,现在都转过来给CJ-1000A供货。
不止发动机,航电系统也一样,之前用霍尼韦尔的部分设备,现在国内的商飞系统集成团队联合华为,把之前储备的技术快速落地,连座舱显示系统都改成了国产方案,测试下来性能一点不差。
还有机身用的复合材料,中复神鹰的碳纤维产能最近直接扩了一倍,就是为了满足C919后续国产部件的需求,这些不是凭空冒出来的,都是之前产业链里“压箱底”的准备,现在被美国逼着提前兑现了。
而且别觉得只有我们被动,这事本来就是相互制约的,美国总想着卡别人,却忘了自己的软肋也捏在我们手里。
就说稀土吧,美国F-35战斗机的发动机里,那个稀土永磁电机要是没了我们的镝、铽,根本造不出来,去年就有报道说F-35因为稀土供应问题减产,毕竟美国本土稀土加工产能连自己需求的20%都满足不了,想建工厂至少得等5年。
这不前段时间美国跨党派议员访华,一开口就提让我们多买波音飞机,这心思谁看不懂?想让我们当“冤大头”,一边卡着C919的供应链,一边还想让我们救波音的销量。
真要谈也行,我们也得提条件啊,让波音把更多机身部件的生产交给中国工厂,或者推动美国FAA快点给C919发适航证,总不能只让美国占便宜,贸易和产业链博弈,从来都是有来有回的。
说到底,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话不是空话,美国的霸道霸凌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可它忘了我们早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样子了。
现在C919虽然交付目标降了,但自主化的步子反而迈得更稳了,过个三五年,说不定从发动机到航电全是国产的C919能满世界飞。
你觉得我们的CJ-1000A发动机多久能实现量产?要是美国再逼得紧点,我们还能在哪些领域反制?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