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喝下150毫升“冰饮料”,几秒钟后喉咙就像被火烧,没等反应过来,带血丝的呕吐

自在山野 2025-09-29 11:04:18

一口喝下150毫升“冰饮料”,几秒钟后喉咙就像被火烧,没等反应过来,带血丝的呕吐物已经喷了出来——52岁的李叔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渴极了喝下的不是康师傅,竟是能“啃食”骨头的“化骨水”氢氟酸。这瓶伪装成饮料的除锈剂里,藏着2%的氢氟酸和6%的氟硅酸盐,光是巴掌大的皮肤接触都可能致命,150毫升的量足以让成年人几小时内器官衰竭。 送医时李叔已经休克,喉咙、胸口和肚子里的灼痛让他蜷缩在地,氧饱和和血压掉得吓人,呼吸都快停了。更凶险的是,氢氟酸里的氟离子像无数小贼钻进血液,疯狂偷取钙和镁,血钙骤降让心脏直接“罢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同时这些离子还在腐蚀消化道黏膜,顺着血管攻击肝肾,短短时间里肝肾功能指标就飙到正常值十几倍。医生们拼了命抢救,除颤、上ECMO、做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折腾了十多天才把他从鬼门关拽回来。 这事看得人后颈发凉,谁能想到日常用的清洁剂里藏着这么狠的角色?更让人揪心的是,类似的悲剧不止一起,之前还有位女士在废墟种菜时踩破装氢氟酸的桶,没多久就器官衰竭去世了,而那桶“化骨水”竟是十年前住户遗弃的。这些危险化学品就像隐形杀手,可能藏在除锈剂、瓷砖清洁剂里,甚至混在废弃角落,稍不留意就闯下大祸。 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急救知识的无知。很多人以为误服腐蚀性液体该催吐、喝牛奶中和,或是大量喝水稀释,可这些全是致命错误。催吐会让腐蚀物二次伤害消化道,中和剂会产生热量烧穿内脏,大量喝水还可能引发穿孔。正确的做法其实特简单:别碰任何东西,立刻带好化学品包装去医院,这才是保命的关键。 说到底,这悲剧藏着两层疏忽:一是存放者太随意,把危险品装在饮料瓶里丢在角落,简直是埋雷;二是我们自己太粗心,喝东西前不看清楚,对家里的清洁剂也没设防。生活里的危险从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藏在“应该没事”的侥幸里。 你家的清洁剂都好好存放了吗?有没有教家里老人小孩分辨危险品?关于化学品急救,你还知道哪些关键知识?来评论区聊聊,多个人知道,可能就少一起悲剧。 来源:齐鲁晚报

0 阅读:0
自在山野

自在山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