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一位退伍老兵登上新舰艇参观,突然就哭了,哽咽着说:当年海军受了多少窝囊气

玄鹤唳月思华韶 2025-09-28 20:18:42

破防了!一位退伍老兵登上新舰艇参观,突然就哭了,哽咽着说:当年海军受了多少窝囊气,真的好难。那会儿驱逐舰,每个人要备一个25L的塑料桶,装着用的淡水,就是为了要多装点油,能让船在海上多跑一些日子。 据人民日报9月27日报道,青岛奥帆中心码头的清晨,海风带着咸湿气息掠过海面,北部战区海军舰艇对外开放活动正热闹展开。 码头上人头攒动,不少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在崭新的舰艇间穿梭,有的孩子跑累了,便跟着家长“躲”到052D导弹驱逐舰的阴影下乘凉,阳光透过舰体缝隙洒下,勾勒出一派平和景象,这寻常的生活画面,却藏着不寻常的时代分量。 人群中,一位身着旧水兵服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便是1999年入伍、曾在临汾舰服役的舱段兵齐燚。 这套水兵服洗得发白,领口也有些变形,套在他身上略显紧绷,却是他特意从箱底翻找出来的。 当年,这可是只有五一、十一这样的重要日子才舍得穿的礼服。 齐燚的目光在新舰艇上缓缓移动,手指偶尔轻轻拂过舰体,就在记者注意到他并主动上前采访时,他刚接过话筒,手便控制不住地发起抖来,刚开口说了一句“当年海军太难了”,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齐燚的落泪不是突如其来的情绪失控,而是积压了数十年的感慨,只有亲身经历过那些艰难岁月的人,才能懂这眼泪里藏着多少海军发展的不易。 采访中,齐燚慢慢说起过去的日子。 在临汾舰服役时,全舰官兵每个人都要自备一个25升的塑料桶,桶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日常要用的淡水。 大家省着用淡水,只为能让军舰多装一些燃油,在海上多跑一段距离。 前段时间,晚上在家看到福建舰电磁弹射战机的新闻时,他抱着被子就失声痛哭起来; 如今站在新舰艇旁,摸着那些亮闪闪的装备,他还是忍不住反复念叨“以前真不敢想”。 从自备水桶省淡水到电磁弹射的突破,海军每一步发展都走得艰辛,齐燚的两次落泪,正是对这份艰辛最真实的见证,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海军发展之路的不易。 其实,齐燚经历的困境,只是当年中国海军的一个缩影。 回溯到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军双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湾海峡,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还是051型驱逐舰,这艘驱逐舰上仅配备了射速6-8发/分钟的舰炮,既没有精确制导武器,也缺乏有效的登陆火力支援手段。 无奈之下,只能想出“陆炮上舰”的临时办法,把陆军的122毫米或152毫米榴弹炮,用钢索固定在民船的甲板上,勉强形成一个临时火力平台,30公里的射程,成了当时唯一能用来对陆打击的手段。 那时的海军,靠着“土办法”应对危机,每一次任务背后都藏着难以言说的憋屈,而这些憋屈,也成了一代海军人心底共同的记忆,更让如今齐燚们的感慨显得愈发沉重,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海军从困境中崛起的不易。 如今的中国海军,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航母列阵出海,电磁弹射技术投入使用,舰载机、无人机、六代机等先进装备相继亮相,从“陆炮上舰”的无奈,到如今各类先进装备的从容配备,海军的硬实力肉眼可见地提升。 生活保障上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出海要省着用淡水,现在新舰艇上随时都能喝到热水; 过去的礼服难得穿一次,现在的水兵服不仅美观,实用性也大大提升,齐燚看着如今的水兵服,忍不住称赞“太漂亮了”。 有网友说,自家老海军亲属刚开始还不信新舰上能随时喝热水,这些细节都在诉说着海军的进步。 而这份进步的背后,是无数像齐燚这样的老兵,把最好的青春留在了舰艇的甲板和机舱里,他们的付出,是海军发展的坚实基石,他们的落泪,既是对过去艰难的回望,也是对如今发展的欣慰,更让我们明白这份发展来之不易。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7日关于《“真的不敢想,以前真的不敢想……”舰艇开放现场,退伍老兵身着昔日水兵服,泪水夺眶而出。这一刻,眼中满是骄傲!》的报道

0 阅读:244

猜你喜欢

玄鹤唳月思华韶

玄鹤唳月思华韶

玄鹤唳月思华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