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05毫米leFH 18榴弹炮的初速不是什么10675米/秒——那比火箭还快,明显是AI乱编的。 真实数据是470米每秒,射程一万米出头,听起来没那么炸裂,但正是这种“不夸张”的靠谱,让它成了二战德军最依赖的火炮之一。 我小时候在军事博物馆见过一门退役的leFH 18,炮管上还留着模糊的德文编号。 解说员说,这炮不靠炫技,靠的是冬天能拉得动、雨天能打响、士兵累到趴下还能再装一发。 它没有现代火炮的精准制导,也没有超远射程的噱头,但它能跟步兵一起爬山、过泥地、在战壕边架起来就打。 你很难想象,一个连队的生死,有时候就系在这么一门老式火炮的射程上。 战后,芬兰人把它改了又改,用到1980年代;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还用过它。 不是因为它多先进,而是因为它简单、结实、好修。 现代战争讲究信息化、远程打击,可真正撑起战场的,往往是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默默扛着弹药的老家伙。 这门炮让我想起老家修自行车的张师傅。 他家的工具箱里,没有最新款的电动扳手,全是磨得发亮的开口钳和生锈的扳手。 可谁家车坏了,都找他。 不是他最牛,是他懂车,也懂人。 leFH 18也是这样。 它不是武器史上的明星,却是无数普通士兵的依靠。 真正的战斗力,从来不在参数表里,而在人和机器之间,那种不言而喻的信任里。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