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驻日大使竟然曾公开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不向西方低头,就要通过制裁中国的粮食和能源,让十四亿人陷入饥荒。 这番言论一出,立即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但细看数据就会发现,这位大使显然对中国的粮食和能源布局一无所知,中国不仅口粮自给率超100%,更在能源通道上建起了“钢铁丝绸之路”。 伊曼纽尔声称中国“70%粮食依赖进口”,这完全违背事实。中国自2013年起就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2025年粮食总产量达1.42万亿斤,人均占有量突破500公斤,比国际安全线高出25%。 更关键的是,中国口粮自给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仅稻谷、小麦两大主粮就够全国人民吃两年。 这种底气源于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汉代建立的“常平仓”制度,通过丰年收储、灾年放粮稳定粮价;如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覆盖98%耕地,农户用手机就能监测土壤墒情。 2024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正是靠北斗系统精准调度排灌设备,保住了黄淮海平原的千万亩麦田。反观美国,2025年因极端天气导致中西部玉米减产15%,却只能靠进口填补缺口。 美国对马六甲海峡的威胁,暴露了其对中国能源布局的无知。中国早在2018年就启动“西气东输三 线”,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将俄罗斯天然气直输上海,年输气量达380亿立方米。 这种战略思维源自历史基因。北宋时期,汴京(今开封)的石油供应全靠骆驼商队穿越戈壁;如今中俄原油管道“友谊”线每天输送30万桶原油,相当于古代商队日行千里运量的一千倍。 伊曼纽尔忽略了中国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在粮食领域,中国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已在新疆盐碱地亩产突破800公斤,相当于把沙漠变成粮仓。 盐湖提锂技术更让中国从青海盐湖中提取出全球60%的电池级碳酸锂,彻底打破对南美锂矿的依赖。 这种创新力在能源领域更为惊人。2025年建成投产的甘肃酒泉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用光伏板覆盖戈壁滩,年发电量可满足1亿家庭用电。 而美国引以为傲的页岩油开采成本高达每桶60美元,中国页岩气开采成本已降至35美元,且储量是美国的3倍。 当美国还在为芯片封锁沾沾自喜时,中国已悄然掌控新能源时代的“石油”,锂、钴、镍等关键矿产储量占全球35%。 美国的封锁思维,本质是近代海权论的翻版。但中国早用“一带一路”构建起陆海双循环。中欧班列2025年开行量突破2万列,相当于每天有50列火车穿越欧亚大陆。 当美国试图封锁马六甲时,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将石油运输时间从30天缩短至12天,运费降低40%。 这种布局暗合古代智慧。战国时期,秦国为破解楚国水攻,修建郑国渠引黄河水灌溉关中平原;如今中国通过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将印度洋的水汽引向青藏高原,使西藏粮食产量十年增长70%。 更绝的是,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岛形成的永暑礁,部署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发电1.2亿度,相当于减少10万吨煤炭燃烧。 美国若真敢实施粮食能源封锁,必将遭到反制。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2025年已建成全球唯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一旦美国军工企业断供钕铁硼磁铁,其F-35战机将失去超音速巡航能力。这种“卡脖子”反击,与19世纪英国用鸦片撬开中国大门形成鲜明对比。 未来推演三种剧本下的全球震荡。粮食危机引爆:若美国联合巴西、阿根廷限制大豆出口,中国将启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用5年时间将自给率从18%提升至50%。 能源通道封锁:中吉乌铁路提前半年贯通,配合俄罗斯北极航道,中国能源进口成本将下降25%。 科技脱钩加剧: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突破,光刻胶自给率从10%跃升至60%,让台积电的7纳米生产线变成废铁。 最可能的剧本是中美进入“战略相持”。就像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双方都在核威慑边缘试探,但最终回到谈判桌。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中国手握粮食、能源、稀土三张王牌,谈判筹码远超当年。 从郑和宝船七下西洋到蛟龙号深潜马里亚纳海沟,从都江堰分水鱼嘴到南水北调工程,中国始终在用智慧化解危机。 当伊曼纽尔之流还在用19世纪的思维谋划21世纪博弈时,中国早已在月球背面种出土豆,在南海深处点亮风电。 这场围堵与反围堵的较量,本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一个是靠封锁维持霸权的“零和思维”,一个是靠创新实现共赢的“东方智慧”。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阻挡中国发展的势力,终将被时代车轮碾碎,就像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战舰,终究挡不住工业革命的浪潮。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24-08-05 美驻日大使扬言“威慑中国”,要对华粮食和海上能源安全下手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5评论】【9点赞】
zxyemoren
主要来多少美军死多少,再登入美国,把美国欠全球的黄金拿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