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湖南师大科创港是个什么“港”?|大麓记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李先强

古代太学,以“教化万民、培育栋梁”为任,是千年士人追学的精神高地。

今日大学,承太学育人初心,是青年追理想、探真理的科创摇篮。

9月26日的湘江之畔,汽笛与机械轰鸣交织,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当第一台工程机械挥起钢铁臂膀,不仅为这所湖湘名校刻下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更让湘江科学城“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创新生态构建的蓝图跃然眼前。

从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6月竣工的“基础教育新支点”,到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规划的“高等教育强引擎”,再到如今湖师大科创港的“破土动工”,湘江科学城正以教育为基、科创为魂,勾勒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院校、从课堂到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新图景。

筑就“会呼吸、会思考、会生长”的未来大学

“既要建得好,更要育得优!”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校区的开工,从一开始就锚定了“优质教育资源扩容”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双重目标。项目地处湘江科学城核心区,东临潭州大道、西接长花路、北至万家丽路西延线、南至为盛路。1340亩的用地规模、75.3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未来将成为理、工、文、医交叉融合的“国际一流科教创新综合体”。

不同于传统校区,科创港校区的学科布局以新工科为核心,紧扣“新兴”与“交叉”,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信息科学、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空间计算等前沿领域将成为“主攻方向”,与湖南师大现有的二里半校区、南院校区、咸嘉湖校区、张公岭校区、桃花坪校区形成“互补呼应”的格局,彻底破解以往校区分散导致的资源整合难题。

“我们要让学科‘活’起来,让创新‘连’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大校长刘仲华的话掷地有声,他表示校区将坚持“世界眼光、湖湘特色、师大气质”,打造“会呼吸、会思考、会生长”的未来大学样板。

这份“未来感”更藏在实打实的规划里:科创港校区将布局7个新兴交叉学科集群,1个核心基础学科集群,导入相关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20个+,新增布局重大科研创新平台6个+,实施创新人才千万工程,配置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核心的高素质创新人才1000人,导入博士后、博士、硕士等10000人,力争每年完成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超2亿元,到2033年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超1000项。湖南师范大学科创港校区建设分三期推进,预计2028年9月将迎来首批新生,2030年全面竣工。从“人才培养”到“成果转化”,这里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为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科教根基。

织就基础教育筑基、高等教育赋能、科创转化落地全链条

如果说湖南师大科创港是湘江科学城的“科教新引擎”,那么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的竣工、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的建设,则让这片区域的“科教版图”更加完整,形成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到科创转化”的全链条布局。

早在6月30日,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就已竣工。走进校园,只见崭新的校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白相间的建筑群错落有致,教学楼、科技楼、宿舍楼与风雨操场已全部完工,绿茵足球场与园林式景观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这座现代化校园的全新轮廓。

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的180亩用地、10.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能容纳4200名学生。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与人性化的设计完美融合,既满足了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又为师生们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作为湘江科学城核心教育配套,长沙市一中(湘江科学城校区)实行“一个机构、一套班子、两个校区”的管理模式,初高中一体化办学,教师统一选拔调配,不仅破解了长沙一中本部办学空间紧张的难题,更让科学城“既有科技范,更有书卷香”。

“以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基础教育!”周边居民的话语,道出了湘江科学城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中,始终以“民生温度”托举“城市高度”、让高质量发展红利直达居民生活的规划初心。

通过引入顶尖教育资源、打造标杆学校,既为居民解决了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也为湘江科学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筑牢了“生活根基”,让“安居”与“乐业”在此形成良性共振。

而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的规划,更让“科教融合”的底色愈发浓厚。校区位于湘江西岸,1600亩用地紧依3000亩森林公园,白泉河穿流而过,地铁3号线直达,自然景观与交通优势兼备。

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规划的1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将分为学科集群、科创孵化、服务交流、生活配套、体育活动五大功能板块,重点布局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未来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未来,这里不仅是湖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新阵地,更将与师大科创港形成“同城联动”,让科研资源“串珠成链”。

按照计划,湖南大学科创港校区预计2026年6月实现工程竣工,力争在湖南大学定名100周年之际正式投入运营。

从基础教育的“启智筑梦”,到高等教育的“科创攻坚”,湘江科学城正搭建起“教育筑基—科技突破—产业联动”的闭环生态。长沙市一中的“基础教育锚点”夯实人才成长根基,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高等教育双引擎”点燃创新动能,让“校区”的智慧、“园区”的产业、“社区”的活力深度交融,为长株潭区域融合发展、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实现写下“科教兴城”的精彩注脚。

[作者:李先强][编辑:李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