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最新表态!9月25日驻菲大使黄溪连要辞行,菲律宾总统马科

梦想者的权利 2025-09-26 17:49:03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最新表态!9 月 25 日驻菲大使黄溪连要辞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突然递上橄榄枝,一句 “不能让南海争议定义两国关系”,把前段时间还剑拔弩张的气氛给缓和了,关键是,他特意亮明底牌 —— 菲律宾是最早承认一个中国的,现在也坚定奉行这政策。 一开口就变天,菲律宾总统突然“服软”,想跟中国和解? 9 月 25 日,就在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准备卸任之际,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扔出了一句话,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能让分歧定义中菲关系。” 明明前几个月两国交锋不断,舆论火药味十足,现在却突然递出“橄榄枝”? 马科斯还亲自点名强调,一个中国政策,菲律宾过去认,现在也认,将来也不会变,这不就是直白地告诉外界:我们没打算和中国撕破脸? “硬”了一年,马科斯突然“松口”,谁变了? 过去这一年,马科斯政府对中国的姿态不算友好,各种场合强调所谓的“主权主张”,不断和外部势力勾连,喊话、碰撞、拉盟友,哪一样不是在传递一个信号:中国压力,我们不怕。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警醒。 从经济上看,菲律宾对中国的依赖压根断不了,中国连年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仅去年双边贸易额就逼近千亿美元。 旅游、农业、基建……哪一个领域能轻松绕开中国走?而且,马科斯也不是没尝过苦头。 美日韩三边合作开得热闹,但带来的实质好处却不多,反倒让菲律宾在地缘博弈中成了“前线”,代价越来越沉重。 这时候,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马科斯突然放话讲和,还强调坚守一个中国原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场战略调整,甚至是一次“回头看”。 马科斯这番话其实透露了两层意思,一是给中国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下坡路”,过去几个月火药味太浓,不缓一缓,局势只会越走越僵;二是给外部释放信号——菲律宾不是要彻底倒向谁,而是想保留自主空间。 特别是提到“菲律宾最早承认一个中国”,这不是简单的外交术语,而是用历史绑定当下立场。 这句话说出口,就等于告诉世界:我们有分歧没错,但不代表我们要破局,更不是要在大国之间选边站。 这可不是简单的“表态”,而是一次战略上的重新布局,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菲律宾想要“左右逢源”,但现实却逼着它必须“有所取舍”。 黄溪连即将离任的节点,马科斯突然“示好”,时机卡得刚刚好,这说明什么?说明中方的外交压力起效了,也说明菲律宾内部确实在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从过去几个月的动作来看,中国并未轻易被挑衅带节奏,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无论是官方回应,还是实际行动,都没有被情绪左右。 这种稳,是给自己留空间,更是给对方留余地,而这次马科斯的表态,正是接住了这个“余地”。 他没有否定过去的分歧,也没有回避现实矛盾,但他把话说得明白:我们不想让分歧主导全部关系,我们还是承认一个中国政策。 这等于在外交舞台上,菲律宾给出一个“定心丸”,不再继续踩红线,也不再一味强硬,至于这是不是“真心”和解”,还得看接下来的实际行动。 从表面看,这像是一次“转向”,但其实更像是一次“找平衡”。 过去一年,菲律宾在对外政策上“试探”得太多,结果反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内部经济复苏乏力,外部安全压力剧增,民意也开始出现反弹。 马科斯不是不知道这点,他讲话时提到“不能让分歧定义关系”,正是想把“争议”从中菲关系的中心拿走,把重点重新拉回到合作层面。 这其实反映出一种焦虑——继续“对抗”,可能换不来预期的支持;而如果能用“合作”换来发展机遇,才是真正的“实惠”,对他来说,政治表态是一回事,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菲律宾“递橄榄枝”不等于关系回暖,但至少迈出一步,马科斯的话,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一次明确的姿态调整。 中菲之间的分歧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消失,但至少,菲律宾总统亲口讲出了“不让分歧定义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就已经释放了缓和信号。 中国的立场一直很清晰: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这种大背景下,谁先给出善意,谁就能掌握更多主动权,而菲律宾这次的“松口”,或许正是意识到,走对抗路线,走不远。 外交从来不是“你输我赢”,而是“有退才有进”,马科斯这次的发言,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策略上的回摆。 未来中菲关系怎么走,要看这一步之后的“第二步”,但可以肯定的是,风向已经变了。 马科斯这番话未必能立刻让中菲之间回到“蜜月期”,但至少,它让紧张的气氛有了松动的可能,这就是外交的意义:不是一锤定音,而是一步步把局势往“能谈”的方向推。 在这个博弈越来越激烈的时代里,谁能稳住自己,谁就能赢得未来的主动权,马科斯的话,就是一张重新布局的“外交牌”,怎么打,就看他接下来的动作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