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连射4枚洲际导弹第二天,解放军2艘全球最大无人潜艇部署南海,美军战略威慑可信度清零 别看美军那四枚导弹飞得挺远,从加州范登堡基地打出去,穿了四千多公里落到太平洋深处,听起来挺唬人。 先说美国这四枚导弹,“民兵-3”可不是什么新武器,它已经服役半个世纪了,算是美国核武库里的“老员工”,一次射四枚,确实是这几年少见的大测试,说白了,就是想告诉全世界,我这家底还硬着呢。 但这种展示,有点像在打明牌,你的导弹从哪发射、飞哪去,别人早就门儿清,在今天这个卫星满天飞、雷达密密麻麻的时代,这种“光明正大”的威慑,效果到底还有多大?还真得打个问号。 而中国这边的动作,就有点“低调但犀利”了,HSU-001无人潜艇,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无人潜航器,能长时间在水下悄咪咪地活动,干的事儿可多了,侦察、反潜、布水雷……它不像导弹那样追求“一招致命”,而是像水下的暗哨,持久地盯着关键海域。 这种玩法,更像是在下暗棋,我不跟你比谁的炮声更响,而是默默把哨所建到你门口,你航母要来?潜艇要过?对不起,可能早就在我眼皮底下了,这是一种“软刀子”式的威慑,不张扬,但让对手浑身不自在。 有人说,美军这通操作之后,威慑力是不是就“归零”了?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其实中美两方,根本是在玩两种不同的游戏。 美国玩的还是传统大国博弈,我有毁灭性力量,你得怕我,中国则更像在搞“不对称竞争”,你打你的核威慑,我搞我的区域控制,在南海这个我们家门口的地方,我用无人艇、反舰导弹、雷达网织成一张智能大网,让你进来容易出去难。 这可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两种逻辑在并行,一个撑起全球安全的底线,一个守住自家大门的门槛。 说到底,这场隔空的“对话”告诉我们,现代军事博弈,早就不是单纯比谁武器厉害、谁嗓门大了,真正的高下,可能取决于谁看得更远、听得更清、反应更快。 导弹升空固然震撼,但深海之下那些无声的“耳朵”和“眼睛”,或许更能悄悄改写游戏规则。 看到这种新闻,很多人容易陷入“谁赢了谁输了”的二元思维,其实国际政治哪有那么简单,美军试射导弹,你说它完全是冲着中国来的?也不全是,它同时也是做给盟友看的,尤其是日、韩、菲律宾这些小伙伴,大哥我还硬气着呢,别慌。 而中国部署无人艇,也不是说要跟美国全面叫板,而是基于非常现实的考量,南海是我核心利益区,我必须有能力在这里说了算,这是一种务实的防御思维,而不是扩张性的挑衅。 说实话,现在更值得担心的,反而不是那些明晃晃的导弹,因为谁都知道那玩意不能乱用,倒是无人艇、无人机这类“非传统武器”,容易在摩擦中造成误判,俩无人艇在海上碰上了,对峙起来,规则不清、热线不通,那才容易出事儿。 所以我觉得,比起争论“谁更厉害”,中美现在更急需的是建立新规则,无人装备碰到该怎么处理?怎样避免擦枪走火?这些看似技术性的问题,其实才是真正关乎和平的关键。 说到底,战略威慑这回事,从来不是要真的动手,而是让彼此都清楚动手的代价,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导弹还是无人艇,都只是手段,真正的智慧,是如何用这些手段维持住危险的平衡,而不是把它打破。
为什么F22击落热气球后,东大就不再韬光养晦了?2023年底中美热气球事件,F2
【4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