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因为说白了,压根就是歪打正着,本来是技术不够,结果

历史破局者 2025-09-25 17:41:55

为何中国反复升级轰六轰炸机群?因为说白了,压根就是歪打正着,本来是技术不够,结果变成了抄近道超车。 中国空军的轰-6,那可真是个老将了,服役六十多年,还在台上蹦跶。五十年代末,苏联那边援助过来一批图-16的样机和技术资料,中国航空工业正起步,西安飞机厂的工人们就埋头苦干,把这些家伙拆开来研究。1959年,第一架组装的飞机在哈尔滨机场试飞,引擎一轰鸣,总算飞起来了。两年后,国产版定型,叫轰-6,1968年底首飞,次年就列装空军。那个时候,中国空军缺中型轰炸平台,轰-6就这么顶上来了,执行侦察、轰炸啥的,生产了上百架,分布在各个航空师。 可时间一长,八十年代初,问题就冒出来了。新一代轰炸机想研发,周期长、钱多,花不起啊。空军一看,手里这批轰-6还行,得先从它身上下手,改改武器挂载啥的。没想到,这一改,就改出花来了。本来是无奈之举,技术跟不上,只能玩老飞机,结果发现,火力猛了,其他的都好说。导弹射程拉长,飞机不用贴脸干仗,从老远扔过去就行。这不就是抄了条近道吗?歪打正着,技术不够逼出新路子。 先说说这升级的来龙去脉。八十年代中期,空军搞出轰-6D,重点是加反舰导弹接口。C-601那种,出口版鹰击-6,射程上百公里,500公斤弹头,够劲儿。起初是应急,维持战备水平,谁知测试一做,效果拔群。渤海湾射击演练,导弹从高空甩出去,直奔海面靶子,命中率高,成本低。部队反馈,飞机续航是短板,但导弹一长腿儿,就补上了。低成本平台配精准弹药,实战里头管用。这思路一转,空军就定调了:别急着换新机,先堆武器。 这事搁国外也试了水。八十年代末,中国出口几架轰-6D给伊拉克,两伊战争正打得火热,伊拉克急需封锁波斯湾,掐伊朗经济命脉。轰-6D配C-601,航程远,导弹射程够,完美。1987年交付后,伊拉克空军赶紧部署西部基地,响应霍尔木兹海峡。首战1988年2月,一发C-601干沉伊朗万吨级油轮,船体撕裂,海水灌进去,巨轮就这么歪了。随后的45场袭船战,击中44艘,几乎弹弹命中。最大那次,击沉50万吨“海上巨人”号,创下人类历史上单发导弹沉最大吨位舰船的纪录。成本呢?一枚导弹才几万美元,便宜得像白捡。 伊拉克那头儿,用着用着还出过小插曲。一次发射,导弹差点儿擦着美军巡洋舰过去,美舰狼狈躲闪,最后砸中一艘邮轮。战术失误,雷达没调准,但也侧面说明C-601的威力大,捕捉率98%,命中90%以上。伊拉克空军总共就四架轰-6D,两伊战丢一架,海湾战地面炸两架,最后一架埋沙里藏起来了。可这战绩摆那儿,证明老飞机加新导弹,不是摆设。 中国空军一看,这路子行得通,就深挖下去了。九十年代,换俄制D-30发动机,推力上20%,爬升快了,巡航稳了。H-6K出来,仪表数字屏,进气道S形,雷达反射低。2010年代,H-6N加空中加油探管,航程拉到4000公里。重点还是武器,YJ-8、YJ-12啥的,一步步集成。现在呢,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上场,速度超6马赫,射程1500公里,从航母防空圈外扔,末段机动,难防。 鹰击-21这玩意儿,2022年珠海航展,H-6K挂俩亮相,单级火箭助推,滑翔弹道,40-80公里高空。央视曝光过,轰-6K凌空发射,海上目标直接贯穿。美军那边儿紧张,担心这组合成“航母杀手”。空军演训里,机群绕台巡逻,挂载4枚,电子战吊舱干扰,命中率飙升。H-6J最新款,8个挂架,专职对海打击,核常两用。 为啥反复升级?技术起步晚,研发新机贵又慢,轰-6底子厚,改起来性价比高。六十多年,迭代十几代,从核弹载体到巡航导弹平台,再到高超音速打击。实战里头,伊拉克那段儿是活广告,便宜好用,火力猛。搁现在,H-6系列现役两百多架,核三位一体一角,远程巡逻、监视、打击,全包。说歪打正着,一点不假,本来技术卡壳,只能修修补补,结果超车了,成了不对称优势。 如今,轰-6还在服役,央视视频里,低空掠海,导弹呼啸。美媒说,它七十岁了,还杀气腾腾。中国空军转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H-6就是桥头堡。反复升级,不是没新货,是聪明选择。老树发新芽,故事继续。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