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报告单现脏话”,给电子病历提了个醒|新京报快评 电子病历的准确性既

何时何地何处 2025-09-25 17:27:27

“CT报告单现脏话”,给电子病历提了个醒 | 新京报快评 电子病历的准确性既关乎诊疗质量,也影响医患信任。“CT报告现脏话”之类的低级错误,需想办法避免。 据华商报报道,近日,辽宁省新民市一网友发视频称,其在新民市人民医院做了CT检查后,报告单上却出现了不文明用语。对此,医院9月23日发布情况说明称,此事因影像科审核主任医师沈某在完善影像报告过程中,打字有误,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后,院方及医生沈某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进行诚恳道歉,并已取得当事人谅解。 看似一句“打字有误”的轻描淡写,实则暴露出医院在电子病历管理上的严重疏漏。CT报告单作为重要的医疗文书,不仅是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依据,更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记录,其严肃性和规范性本应被置于最高优先级。而“脏话”的出现,既打破了医疗文书的专业性底线,也让患者对医院的诊疗严谨度产生质疑——连一份报告的文字审核都如此潦草,公众如何放心交付生命健康? 道歉与谅解能化解个案矛盾,却无法根除问题的病灶。此次事件绝非孤例,此前各地也曾曝出电子病历出现错别字、信息张冠李戴、甚至关键数据录入错误等问题。这些失误的根源,往往不在于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而在于医院对电子病历全流程管理的轻视:要么缺乏严格的“录入-审核-签发”闭环制度,将最终把关权完全交给单个医生;要么未建立技术层面的风险防控机制,比如针对医疗文本的敏感词过滤、关键信息校验系统;更有甚者,将电子病历简单视为“纸质病历的电子化”,忽视了数字环境下更易出现的操作失误风险。 医疗行业常强调“细节决定生死”,电子病历的管理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相较于传统纸质病历,电子病历的优势在于高效、可追溯,但这也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像媒体行业的“三审三校”制度保障内容严谨,医疗文书更应建立多道防线:从医生录入时的实时提醒,到科室内部的交叉复核,再到医院质控部门的定期抽查,每一环都不能缺位。同时,借助AI技术开发适配医疗场景的文本审核工具,对敏感词、逻辑矛盾、数据异常等问题自动预警,才能将人为失误的概率降到最低。 更重要的是,医院需真正树立“电子病历即医疗质量基石”的意识。不能只在出现问题后忙着道歉整改,而应主动将电子病历管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奖惩机制。当每一份报告的签发都承载着明确的责任,每一次录入都有制度与技术双重护航,类似“脏话入报告”的低级错误才能彻底杜绝。 医患信任的建立,藏在每一份精准的报告里,藏在每一个严谨的医疗细节中。此次“CT报告现脏话”事件,是给所有医疗机构敲响的警钟:电子病历的管理没有“小事”,唯有以敬畏之心筑牢制度与技术的防线,才能守住医疗质量的底线,更守住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医院ct 片子ct ct报告暗语

0 阅读:0
何时何地何处

何时何地何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