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

栗頿聊 2025-09-25 16:38:19

吴三桂真是缺乏远见,在云南待了那么久,手握十多万精兵,这时候如果南下东南亚,攻下泰国、老挝、越南等地,4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不用和康熙硬碰硬,还可能获得康熙的支持,民族英雄的称号肯定是跑不了的。   聊起吴三桂,人们脑子里蹦出的大多是“叛徒”或者“枭雄”这类标签。但有个问题更有意思:他坐镇云南,手握十万精兵,几乎是西南说一不二的存在,这本是一手开拓域外江山的好牌,他怎么就偏偏选了跟康熙死磕到底这条路呢?   答案,可能就藏在他那看似强大的权力背后。   那时候他在云南的权力可不小,云贵两省的钱、官、甚至人的生死都攥在他手里,还能自己发行货币,朝廷的命令到他这儿基本不管用。   可他偏偏没看透一点:这权力的根子还在清廷手里,“平西王”的帽子是康熙给的,真要跟朝廷翻脸,名不正言不顺。更别说他之前还杀了南明的永历帝,跟旧明的联系也断了,等于把自己架在了尴尬的位置上。   按说手里有这么多兵,又占着云南这个好地方,完全没必要跟康熙硬碰硬。   当时的东南亚多乱,泰国、老挝、越南那些地方,手里的武器跟吴三桂的精锐比起来,简直就是烧火棍。缅甸那边甚至还偷偷跟清廷递话,说要是吴三桂打过去,他们愿意献翡翠矿求和。   更别说从腾冲到曼德勒的商道早就通了,后勤根本不是问题,要是真往南打,拿下那4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差不多相当于半个中国,这可是多大的功业?   可吴三桂偏不,一门心思要跟康熙对着干。他把云南的铜矿、最能打的关宁铁骑,所有家当都砸在了北伐上,连手下人都看不过去,劝他“咱们整个云南的人马,还不够中原一个郡打的”,实力根本不对等,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他就像个只会盯着棋盘上“将”的老卒,眼里只有北方的清廷,完全没看见南边那片等着被开拓的土地。   其实他要是真敢南下,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康熙当时最头疼的是内部的藩王势力,怕的是有人挑战中央权威。   要是吴三桂不跟朝廷翻脸,反而掉头去东南亚开疆拓土,那他的角色就从“心腹大患”变成了替大清扩张的“功臣”,康熙没准还会默许甚至支持他。   到时候不仅不用打内战,还能拿下大片地盘,就算不能说流芳百世,“民族英雄”的称号大概率是跑不了的,总比最后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强。   可吴三桂一辈子都局限在大陆作战的经验里,满脑子都是骑兵冲锋、攻城拔寨,根本没想过跳出中原的圈子看看。他总觉得自己能跟康熙讨价还价,是个能平等对弈的“棋手”,却忘了康熙才是那个掌控棋盘的人。   康熙能容忍一个在边疆看门的“狗”,却绝不能容忍一头自己管不住的“虎”,吴三桂的实力越强,康熙削藩的心思就越重,这一点他到死都没搞明白。   最后吴三桂还是跟康熙打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不仅自己落得个悲剧收场,还让不少人跟着遭了罪。现在博物馆里还放着据说属于他军队的铜炮,炮口依然指着北方,那好像不只是一个枭雄的执念,更像是他没远见的证明。   其实有时候,真正的本事不是在熟悉的圈子里死磕,而是能看到别人没看见的机会,敢于走向未知的领域。要是吴三桂当年能多一点远见,放着南边的大片地盘不打,也不至于落得那样的结局。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