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喜马拉雅山这地界可不是随便搭个台子搞活动的地方——甭管是山南还是山北的核心区域,大多划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甚至全球生态保护红线里,别说遗留这么多垃圾,就是活动前的场地勘探都得经过生态、林业、保护区管理等好几层审核,核心要求就一条:不能给脆弱的高原生态留半点尾巴。可现在央视镜头里那堆紫铜碎片、绞成一团的电线,还有被风吹得滚到雪坡下的塑料桶,明摆着是把“生态保护”的承诺当成了走过场的空话。 要知道,能在这儿办烟花活动,主办方当初肯定提交过详细的方案,里头少不了“活动后48小时内全面清理”“污染物分类清运下山”这类条款——毕竟高原生态太特殊了,塑料在低温环境下几十年都降解不了,紫铜碎片要是混进草甸里,很可能被觅食的岩羊、藏原羚误食,就连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电线外皮,一旦被雪水冲进溪流,还会污染当地牧民和野生动物的饮用水源。可现在呢?活动一结束,清理的责任就像被风吹走了一样,只留下满地狼藉对着雪山。 更让人费解的是监管环节。审批的时候层层把关,怎么活动结束就没人盯着后续?是监管人员没及时跟进验收,还是有人觉得“山高路远,没人会发现”?要知道,喜马拉雅山的生态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每一次随意丢弃的垃圾,都是在给这片脆弱的土地“添伤口”。主办方图了活动的“噱头”,却丢了该有的责任;监管环节少了“回头看”,就让环保要求成了纸上谈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30多万泰国人涌入中国,却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另有目的!不吃美食,不参观景点
【20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