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低调抵京三天,拜会密集,最后一刻说出重点:想让中国买波音飞机,

历史透视眼 2025-09-24 14:41:56

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低调抵京三天,拜会密集,最后一刻说出重点:想让中国买波音飞机,还得是大单。 这一行人从美国飞来,不是媒体公开安排,也没大张旗鼓发通稿。 全程低调,甚至不允许采访。 但行程一点都不含糊,外交部见了,商务部见了,防长董军也安排了会面。 带队的是民主党众议员亚当·史密斯,公开身份是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主席,手里管着美军预算,也常跑外交事务。 一行人总共六个议员,跨党派,分工明确。 有人谈防务,有人盯经济。 表面说是军事交流,其实还有后手。 见完中方高层,第三天记者会上突然丢下一句,希望中国大量采购波音飞机。 美国驻华大使珀杜也坐在一旁,跟着补了一刀,说这个事谈得很紧,时间点已经卡到了“最后几天或几周”。 这话一出,外界立刻明白过来,访问真正的目标就是订单。 不光是大使说,史密斯也不避讳,还主动抛出谈判细节。 他说自己明确对中方表示,希望能看到具体动作。 这话背后的意思很清楚,不只是希望。 这趟访问,其实是带着任务来的。 代表团跟中方多次会晤,重点话题是波音飞机订单。 没有模糊空间,也没有拖延余地。 外媒多篇报道指出,中美正在就一笔上百架的波音飞机交易进行磋商,涉及民用机型,时间跨度长达几年。 部分美方内部人士传出具体数字,大概在 200 到 500 架之间。 这批飞机,可能是 MAX 系列,也可能是 787。 美国商务部此前也曾暗示,希望波音尽快恢复与中国的商业交付。 这不是第一次美方提这事。 从年初开始,波音公司就不断通过非公开渠道向中国民航方面传达意愿。 也曾通过美中商会、驻华大使馆传递采购请求。 不过此前一直没正面回应。 这次换了方式,用议员来带话,既有政治表态,也有商业压力。 而且时间点选得很巧。 不久前,中国刚批准一批空客飞机进口。 消息传出后,波音股价连续下跌。 这对美国政府、对波音集团都是巨大信号。 这次代表团到北京,不只是一次外交访问,更像一场商务公关。 波音在美国内部已经拉满了资源。 国会议员站台,大使亲自作陪,就是为了尽快把这单做成。 一方面缓解公司压力,另一方面也想用这个机会释放缓和信号。 问题也摆在面前。 波音公司这几年质量问题频出。 从客机部件脱落,到 MAX 事故重审,再到全球多个国家对其安全记录质疑,中国监管部门一直没有松口。 再加上美国对中国航空业制裁不断,涉及技术封锁、芯片限制、维修设备等多个环节。 这使得中方在采购上持谨慎态度。 哪怕谈判进展到了所谓“最后阶段”,也不能当成已板上钉钉。 更何况这笔交易不是单向行为,涉及供应链、金融支付、航线配置、政治背景等复杂条件。 而这场访问,也不是轻松行程。 中方官员在会面中明确强调,中美关系的基础在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 希望美国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不再打压中企。 外交话语说得清楚,就是希望美方别一边想做生意,一边又动不动就拉黑中国公司。 波音订单虽重要,不是不能替代。 空客已经拿下不少订单,国产C919也在加速交付。 如果美国方面始终不在规则上让步,只靠游说和传话,很难真正打动中方。 而且还有一层意思,美国派议员来谈飞机采购,多少也说明行政部门出面不方便。 一方面不想对外承认中美在背后谈订单,另一方面又得做点什么来缓和经贸关系。 这种情况下,国会代表团成了最佳中介。 既能传达意图,又能规避外交框架。 但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最后签不签,怎么签,还是得看实际谈判。 波音目前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明显。 过去中美关系好的时候,波音订单能占据中国民航客机近 50%。 现在不到三成,维修支持也在减少。 再加上俄乌冲突、全球物流问题,让波音自身的产能也成了问题。 即便订单谈妥,交付周期也未必跟得上需求。 对中国航空公司来说,这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值不值得买。 安全问题、供货能力、售后服务,样样都得考虑。 从目前公开信息看,中方还没正式答应。 这次谈判是否能落地,还要看接下来的反馈。 如果波音想拿下这笔生意,除了靠华盛顿的关系,还得拿出点真正的诚意。 飞行器不是白菜,一签就是几十亿美元。 中美之间现在谈一笔飞机买卖,难度可不止是价格。 背后是一整套系统对接和政治互信。 而且话说回来,就算这笔订单最终成了,也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就好了。 这只是一次尝试,一次试探。 代表团来了,说了想说的,也听了中方的表态。 接下来怎么走,还得看两边是不是都真想谈下去。 如果只是走个形式,签不签其实都无所谓。 对波音来说,这次机会不能再错过。 中国市场太大,放弃等于出局。 但想回来,就得放低姿态,拿出真诚,不只靠嘴上说。 参考信息:

0 阅读:131

猜你喜欢

历史透视眼

历史透视眼

洞察古今,剖析历史深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