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秦基伟副司令员在调研部队的时候,因为晚上失眠便在外面溜达,却发现三个黑

轩叔观察 2025-09-24 11:24:24

1956年秦基伟副司令员在调研部队的时候,因为晚上失眠便在外面溜达,却发现三个黑影闪过,秦副司令以为是特务,赶忙跟了过去,没想到却抓了三个擅自进炊事班吃东西的战士![无辜笑] 第二天早上,连长准备处罚这三名战士时,却接到了一个意外通知,将他们调往侦察兵培训班。 整个连队都很惊讶,连长更是摸不着头脑,秦基伟私下告诉连长:“他们昨晚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侦察兵的潜质。” “翻窗无声、配合默契、在紧张情况下还能保持冷静,这些都是侦察兵需要的素质,与其处罚不如给他们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 这三名战士进入侦察兵培训班后,果然表现突出,他们原本的“偷吃技能”在侦察训练中派上了用场——潜行、攀爬、团队配合都比其他人更出色。 其中一名战士后来回忆说:“那天晚上如果不是秦司令员慧眼识人,我们可能就被处分退伍了,他教会我们什么叫变废为宝。” 秦基伟1914年出生于湖北红安的贫苦农民家庭,10岁成为孤儿,他13岁参加黄麻起义,15岁参加红军,20岁就当上了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团团长。 从基层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经历,让他深知士兵的心理,他常说:“管兵要像种地,既要会锄草,也要会施肥。” 在长期的带兵实践中他总结出一个道理,有时候战士犯错误,恰恰暴露了他们的某种能力,关键是要会发现和引导。 比如那次“偷吃事件”,普通人只看到了违纪,但他看到了潜在的军事素质,这种识人用人的能力,正是一名优秀指挥员必备的素质。 他后来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最终担任国防部长,他的这种用人理念影响了很多下级军官。 那三名战士的故事在部队里传开后,很多指挥员开始重新审视对待战士犯错的方式,有些看似违纪的行为,可能正是某种能力的体现。 秦基伟的做法体现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管理智慧不是简单的奖惩分明,而是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平台。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有些员工可能在当前岗位表现不佳,但换个环境或许就能发光发热。 关键是要有一双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潜质,同时要有包容心,给犯错误的人改正和证明自己的机会。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个故事太真实了,现在的领导都应该学学秦将军的带兵智慧!不是一味的处罚,而是看到战士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这才是真正会带团队的人。” “看得我眼眶发热,老将军之所以能打胜仗,就是因为懂得尊重和爱护士兵。三个战士遇到这样的首长真是幸运,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啊。” “偷吃东西反而被送去培养成侦察兵?这操作太秀了!说明秦将军看人真准,能从细节里发现战士的特长,比现在某些只会扣绩效的领导强多了。” “我是退伍老兵,深有体会,部队里真正让人心服口服的领导,都是这样既有原则又有人情味的,战士们愿意跟着这样的指挥官拼命。” “哈哈哈这个反转有意思!本来以为要挨处分了,结果直接保送进修,秦将军真是懂得给人机会的伯乐,这三个战士后来肯定特别拼命回报首长。” “现在很多企业管理者真该学学这个案例,员工犯错时一味惩罚是最低级的管理方式,聪明的领导会把错误变成培养人才的机会。” 看完这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您觉得在现代职场或团队管理中,如何把握“严格管理”与“人性化带团队”的平衡点?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人物传记

0 阅读:267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