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您了解吗?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

宋金玲 2025-09-24 11:10:09

胃息肉,您了解吗? 🙎♂️:什么是胃息肉? 👩⚕️: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向胃腔内异常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它通常是在胃镜检查中被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其具体性质需要病理检查来最终确认。 🙎♂️:胃息肉一定有症状吗? 👩⚕️: 并非如此。大多数胃息肉,尤其是较小的息肉,没有任何症状,往往是在胃镜体检时偶然发现的。当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才可能出现上腹隐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极少数情况下的较大息肉表面糜烂会导致出血,表现为黑便或贫血。 🙎♂️:怎样明确胃息肉的性质? 👩⚕️: 胃镜下医生可以根据息肉的外观(如大小、形态、颜色)做出初步判断,但最终确诊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通常会在胃镜下将息肉切除或取样活检,送至病理科在显微镜下分析,这才是诊断的“金标准”。 🙎♂️:胃息肉主要分为哪几种? 👩⚕️: 根据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胃底腺息肉:最为常见,通常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某些抑酸药)有关,癌变率极低。 增生性息肉:占比较高,常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本身癌变风险不高,但如果息肉较大(>1厘米)则风险增加。 腺瘤性息肉:相对少见,但被认为是真正的癌前病变,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胃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 不是所有胃息肉都会癌变。胃底腺息肉和较小的增生性息肉癌变风险很低。而腺瘤性息肉的癌变风险较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发现胃息肉必须切除吗? 👩⚕️: 这需要根据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决定。 通常需要切除的:腺瘤性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有症状的息肉、以及在内镜下观察形态可疑的息肉。 可能无需立即切除的:较小的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有时可先行定期观察随访。但若同时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细菌后部分增生性息肉可能会缩小甚至消失。 🙎♂️:胃息肉如何治疗? 👩⚕️: 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内镜下微创治疗。对于绝大多数息肉,可以在胃镜检查的同时,使用高频电切、圈套器、黏膜切除术等技术将其完整切除,过程相对简单,患者痛苦小。仅对极少数巨大或怀疑癌变的息肉,才需要考虑外科手术。 🙎♂️:息肉切除后需要注意什么?多久复查? 👩⚕️: 术后短期:需遵医嘱禁食、逐渐过渡到流质、软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或腹痛等异常情况。 长期复查:复查间隔需个体化制定。 对于低风险息肉(如少量小型胃底腺息肉),可能建议2-5年复查。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较大息肉),通常建议在切除后1年内进行首次复查。 同时,必须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慢性胃炎,这是防止复发的基础。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个体差异,请遵医嘱!

0 阅读:26
宋金玲

宋金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