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晚年的浦安修,回到曾经和彭总一起战斗的地方,遇到了当年的老朋友,留下了这这一张老照片。 解放战争里,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1947年转战陕北,沙尘满天,他骑马奔驰,调整队形躲敌机。1950年去朝鲜,当志愿军司令,带队打五次战役,保住朝鲜和平。1954年回国,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55年授元帅衔。彭德怀这辈子,铁骨铮铮,从底层爬上来,一步步打江山,身上那股子劲头,让人佩服。说实话,他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战场上总冲在前头。 浦安修是1918年7月生的,北京人,祖籍江苏嘉定。家里条件还行,小时候在院子里玩耍。1935年她在北平师范大学女附中上学,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她举着标语走在队伍前头,分发传单,高喊抗日口号。1936年夏天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入党,干地下工作,深夜骑车送信,躲开街上的巡逻兵。抗日战争一开,她积极搞爱国活动,1938年4月到延安,在窑洞外帮战士缝衣服。延安那会儿,她算得上知名人物,和邓颖超、康克清这些大姐们走得近,还认识朱琳、刘志兰、祝中志那些延安的“四朵金花”。 1938年秋,浦安修在延安一个会上遇见彭德怀,四十岁的他和二十岁的她,通过李富春介绍,很快就结婚了。那时候战乱,条件苦,两人没要孩子,这成了彭德怀一辈子的遗憾,他是十大元帅里唯一没后代的。婚后,她随军到山西前线,山路难走,她背着包裹跟上队伍,帮着动员妇女纺纱支前。1941年在太行山,她在村头搭土台,教妇女识字。解放战争时期,她参加陕甘宁边区土改,在田里查看土壤,记农民的诉求。全国解放后,她去纺织工业部上班,翻报告签文件,推动工厂扩建。1957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当党委副书记,和学生住村里,一起学习。 彭德怀和浦安修的日子,说起来挺不容易。1942年5月,日军围剿太行山,彭总带队突围,到集合点后满营找她,急得不行。后来她出现,他一把抱起,喜极而泣,说没事就好。朝鲜战场上,1952年她万里迢迢去前线探望,他当着战士面发火,说志愿军战士的老婆怎么不能来。这事传开,大家都知道他宠老婆,但也看出他那股子刚直。平时他粗枝大叶,感情上却细心体贴,两人一起转战各地,她总在后头管后勤,帮着分干粮鼓励战士。 彭德怀还有个前妻,刘坤模。1922年他二十四岁,当湘军军官,前途亮堂,长得也俊,乡里人总给他说媒。最后挑中比他小十二岁的刘细妹,货郎女儿,皮肤白,眼睛亮。他把她当妹妹宠,给她讲革命道理,教读书认字。问她大名,她说就叫刘细妹,他笑,说不行,得取个正式的。想了半天,取坤模,意思是女子模范,希望她成有文化的青年。在他教导下,她进步快,两人感情热。送她去湘潭女子职业学校学,新思想新事物让她眼界开阔。回来看,她真成典范了。 可没多久,彭德怀看清湘军本质,失望透顶,找新路救国。接触共产党后,1928年加入,干革命工作,白色恐怖下随时丢命。刘坤模担心他,克服难关来身边,照顾生活。他工作起来更带劲。可大战在即,他让她回去,别成累赘。她不舍,但回了乡。这一别就是十年,她成国民党追捕对象,东躲西藏,日子苦熬八年。生活逼她和教书匠徐任吾搭伙,生了个女儿。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彭德怀。1937年,她找着他,想继续过日子。他婉拒,说孩子需要妈,回吧。1938年正式离婚。他心里难受,但为她和孩子放手。后来她认识革命者任楚轩,结为伴侣。两人缘分浅,但关系一直好。 1962年,彭德怀低谷时,浦安修动摇,想离婚,通过侄女彭梅魁传话。他不同意,后同意。切梨测试,她吃了一半,他摔另一半走人,叹要是坤模,不会走。刘坤模等十年,从希望到绝望又燃起,从不离弃。有人找她批彭,她只说好话。彭德怀走后第四年,她才知死讯,哭得死去活来。写回忆录《和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满纸深情。1987年,七十七岁的她随彭起超回故乡,看故居,赋诗:横刀人不见,乌石缅雄风。华夏开新宇,犹忆大将军。 1988年9月,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开馆,浦安修七十岁,去参加典礼。秦基伟是彭德怀旧部,当年386旅旅长,后来朝鲜指挥上甘岭战役,也去了。两人合影,她白发戴眼镜,他头发花白,两人出席仪式。这地方是彭德怀当年开辟根据地、打百团大战的旧址。她回去,像补上个遗憾,缅怀那段日子。纪念馆在山西武乡县城西,广场有东馆西馆,展彭德怀等人的事迹。秦基伟、李德生、陈锡联、何正文这些老首长也回来,中央军委代表团。照片定格他们身影,留给后人看。 平反后,浦安修整理彭德怀遗稿,1979到1987年当中纪委委员。1988年3月当全国政协常委。她继续在北京住,管彭德怀故居维护。1991年5月2日,她在北京去世,七十三岁。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病逝,七十六岁。两人虽有波折,但革命路上并肩,留下的故事接地气又深刻。说到底,时代造就他们,感情里既有甜蜜也有苦涩。
1988年,晚年的浦安修,回到曾经和彭总一起战斗的地方,遇到了当年的老朋友,留下
墨舞风华姿
2025-09-24 10:19: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