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

蒙图信众 2025-09-23 22:22:49

普京现在应该百感交集。他可能没料到,十年前卖给东方大国的S400防空系统,如今在东方大国的手里几乎是失声的状态。 信源:中国新闻网——两年之内交付!俄土敲定S400防空导弹军售计划 2014 年的夏天,一则中俄军事合作的消息引发国际关注 —— 两国正式签署 S-400 防空系统采购协议。 彼时的中国防空体系,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既有早期建设的基础,也藏着难以忽视的短板。 我国主力防空装备,一边是上世纪 90 年代起陆续引进的 S-300PMU2,这类俄制装备虽能将防空范围延伸至 150 公里,却像 “远视眼” 般对隐身目标反应迟钝; 另一边是自主研发的早期红旗 - 9,尽管实现了从 “无” 到 “有” 的突破,可在多目标同时拦截、复杂电磁环境下抗干扰等关键环节,与国际顶尖水平仍隔着一道明显的代差。 这种 “进口装备扛主力,国产装备补漏洞” 的格局,面对当时日益复杂的空中威胁,就像一张布满缝隙的防护网,难以撑起国土防空对多层次、全方位防御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考量下,引进 S-400 成为当时兼具战略必要性与技术合理性的选择。 2014 年俄罗斯率先松口,同意向中国出口 2 至 4 套该系统;2015 年双方进一步敲定细节,签下 6 个营的采购合同,总金额约 30 亿美元。 这份合同的背后,既有 S-400 实打实的技术吸引力: 400 公里的最大射程能将防空圈向外大幅拓展,兼容近程、中程、远程多种导弹的设计,可构建梯次拦截的 “火力网”,同时追踪数十个目标的能力更是当时国产装备难以企及的; 也有中俄长期军事技术合作积累的信任基础 —— 此前 29 个营的 S-300 系列引进,早已让中国军队熟悉了俄制防空系统的操作逻辑与维护体系。 但中国国防建设的底色,从始至终都是 “靠自己”。就在 S-400 的采购谈判紧锣密鼓推进时,国产防空系统的研发团队早已在实验室与试验场开启了攻坚。 俄制系统的技术特点,成了国产研发的 “参照物” 与 “警示牌”: 研发人员拆解 S-400 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其雷达组网技术与国产相控阵雷达结合,改进出多波段协同工作模式,让雷达探测像 “多眼联动” 般更精准、更全面; 借鉴其导弹通用发射平台的理念,对红旗 - 9 进行升级改造,最终诞生的红旗 - 9B,能根据目标距离灵活切换不同射程的导弹,打击效率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S-400 在电子战防护上暴露的短板 —— 面对强干扰时容易 “失聪失明”,反而给了国产研发一个明确的突破方向。 科研团队对症下药,投入大量精力研发跳频通信技术与自适应干扰抵消技术,这些针对性的创新,后来都成了国产防空系统的 “独门绝技”。 十年时光流转,中国防空体系完成了一场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蜕变。如今的红旗 - 9B,射程已突破 200 公里; 更令人瞩目的是红旗 - 19,这款专注于中段反导的装备,在 2010 年和 2013 年两次试验中精准命中目标,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 反观 S-400,近年来在实战中的表现却让其光环逐渐褪色。2024 年 8 月,乌克兰军队对外宣称,在克里米亚地区对一套 S-400 系统发起攻击,导致 4 个发射装置严重受损。 曾经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炙手可热的 S-400,如今渐渐 “遇冷”:2025 年的国际订单中,仅有印度等少数传统客户维持采购,更多国家开始将目光转向技术更先进的装备 而中国,早在数年前就停止了 S-400 的后续采购,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产系统的迭代升级中。 当国产防空系统在演习中精准命中靶弹,当红旗 - 19 在太空中筑牢反导屏障,这些成就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跨越,更彰显了一个大国在国防安全上的战略定力 不寄望于 “外来保护”,只相信 “自己手里的硬实力”。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

蒙图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