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有个很不寻常的情况,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波兰关闭边境,停了班列,其余的欧洲国家,至今没一个出声的。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挠头的,中欧班列这几年跑得风生水起,从中国西部货场出发,一路穿戈壁、过平原,直奔欧洲腹地,帮着两边企业省时省力。可就在上个月,波兰突然把跟白俄罗斯的边境一关,铁路口岸直接停摆,班列卡在那儿动弹不得。按数据看,这条线承载了中欧铁路货运的九成,去年货值就冲到250亿欧元左右。现在呢,中国这边企业急得上火,库存堆着,订单推着,可欧洲那边呢?德国、法国这些大玩家,一个个保持沉默,就跟没事儿人似的。这正常吗? 9月10号前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搞了个叫“西方-2025”的联合军演,规模不小,还模拟了核打击啥的。就在军演前一周,俄罗斯无人机窜进波兰领空,碎片掉在东部田野里。波兰政府一看,这事儿不能含糊,内政部长马钦·凯尔温斯基直接下令,9月12号起,所有跟白俄罗斯的口岸全关,包括公路、铁路和汽车过境点。重点是马拉舍维奇这个铁路枢纽,本来是中欧班列的咽喉要道,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转轨到欧盟标准,这里每天有上百列火车过,现在铁门一落,300多列班列就滞留在白俄罗斯境内,货物从电子产品到纺织机械,全堆在那儿晒太阳。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和外交部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这是“混合威胁”下的安全措施,边境得等到“安全”才能开。军演是9月16号结束的,可波兰没松口,说要看无人机事件后续,关门是无限期的。 这关门的影响可不小。中欧班列不是小打小闹,它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从2011年首趟班列开跑,到现在每年运量涨了10%以上,2024年货运量比前年多两成。为什么这么火?因为比海运快,比空运便宜,海运走苏伊士或好望角,得一个月出头,班列只要12到15天;空运呢,一吨货上万欧元,班列才一千多。欧洲那边,德国杜伊斯堡港就是终点站,好多电商和制造业靠这个补货。波兰自己也沾光,马拉舍维奇口岸每年过境费就收几亿欧元,本地物流业雇了上万人。现在停了,中国西部省份的企业最吃亏,像重庆、成都这些内陆城市,没海港,只能靠铁轨出口,库存一积,现金流就卡壳。欧洲企业也跟着遭殃,电商平台订单延误,工厂原料短缺,成本得涨20%以上。欧盟委员会倒是发了话,说在“密切监测”贸易影响,但没具体行动,就建议用白俄罗斯跟立陶宛的口岸绕道。可立陶宛那条线容量小,去年才占中欧班列的5%,现在突然涌入,铁轨都得堵。 中国这边反应快,外交部发言人9月13号就表态,希望波兰“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9月15号,外长王毅飞到华沙,跟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谈了三个多小时,强调班列是中波合作的支柱,关门伤了双边利益。波兰呢?一口回绝,说安全第一,没提重开时间表。中国企业也没闲着,转而推备用路线:一条是中亚走廊,走哈萨克斯坦、里海轮渡、阿塞拜疆到土耳其,再接欧盟;另一条是北极航道,用破冰船从北部港口走,虽然季节性强,但时间能缩短到10天。还有波罗的海方案,从芬兰赫尔辛基转铁轨。这些绕道听着好,可实际操作呢?中亚线得多转几次船,时间拉长一周,费用多30%;北极线冬天封冻,只能夏天用。短期看,班列总量还能稳住,但长期呢?这不就逼着大家重新洗牌供应链吗? 最蹊跷的,还是其他欧洲国家这集体“装聋作哑”。德国是中欧贸易老大,汉堡和鹿特丹港每年接中国货上亿吨,物流公司像Rhenus已经在内部算账,绕道成本得翻倍。可德国政府呢?商务部只说“评估损失,等关门时长定了再说”,没公开施压波兰。法国和意大利的贸易协会发了内部报告,估算库存压力,但欧盟峰会上一句没提。为什么?表面看,这是波兰的“国家安全”决定,欧盟内部协调难,27国各有算盘。但深挖下去,这事儿跟地缘政治脱不了干系。俄罗斯无人机事件刚好卡在军演前,波兰作为北约东翼,压力山大,关门不光防白俄罗斯的“移民武器化”,还间接卡了俄罗斯的过境贸易。白俄罗斯经济靠这个过境费过日子,一年上亿美元,现在断了,卢卡申科政权得头疼。中国跟俄罗斯、白俄罗斯关系铁,班列还得过俄罗斯领土,这关门等于给北京上眼药,让它在乌克兰问题上多施压莫斯科。 大家想想,这算不算欧洲在借机“脱钩”?欧盟这几年对华贸易逆差大,2024年超4000亿欧元,德国车企、法国奢侈品卖得欢,可原材料和电子元件全靠中国进口。波兰关门,表面是安全,实际帮了欧盟一把:短期涨价,能压中国出口;长期呢,逼企业转中亚或越南,分散风险。波兰自己也聪明,当了“先锋”,欧盟在后头看热闹,不用出头。结果呢?中国着急,欧洲企业埋怨政府,但政客们乐见其成。数据摆着,班列停摆一周,就丢了上亿欧元订单,电商像阿里和Shein的欧洲仓得补空运,碳排放还得多一倍。这不公平吗?中国企业辛辛苦苦建铁轨,欧洲用着便宜货,现在一有风吹草动,就甩锅安全。
乌克兰前中央银行行长基里洛·舍甫琴科评论波兰拒绝恢复中欧班列。舍甫琴科明确指
【55评论】【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