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朝鲜突然宣布了!9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宣布,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并强调拥核是国家存亡的必然选择。 朝鲜又一次,毫不掩饰地把底牌摊在了桌面上。 9月22日,平壤传来重磅消息:金正恩在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公开宣布,朝鲜“绝对不会放弃核武器”,并强调这是“国家存亡的必然选择”。 一句话,把朝鲜的国家战略、对外姿态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统统掷了出来。 这不是试探,而是一种彻底的定调,朝鲜的拥核政策,从“以核为盾”走到了“以核为本”。 朝鲜这次的表态,并不是随口一说、临时起意,而是有备而来,就在这场最高人民会议上,朝鲜正式将“核武政策”写入了国家宪法,形成了法律层面的“武装核底线”。 换句话说,核武器不再是手段,而是国家制度的一部分,金正恩说得很直接:“核武器政策已成为国家永恒的基本战略路线”。 这一步相当于把“核武合法化”盖上了国家意志的红章,任何未来的朝鲜领导人、无论谁上台,都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走。 哪怕外部环境变化,政策也不会轻易动摇,这份决心,是写在纸面上的,也是写在导弹上的。 有人会问,为什么偏偏是现在?朝鲜又不是头一回喊话拥核,这次又有什么不一样? 从时间点来看,这背后其实有几层考量。 2025年已经过去9个月,拜登已成“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但平壤并没有等来“黄金时代2.0”。 特朗普虽然嘴上讲得热烈,甚至一度表示愿意“再见金正恩”,可在实质性政策上并没有松动迹象,朝鲜对美方的“新冷处理”已经失去了耐心。 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依然有效,日本、韩国联合美军不断在朝鲜半岛周边举行军演,区域安全持续升温。 金正恩显然不愿让朝鲜在这种“不对称格局”中被动挨打,干脆主动把“核武牌”打到底。 还有一个被外界广泛关注的动机:对内稳政权,朝鲜目前正处于经济困难期,疫情后遗症尚未完全恢复,民众情绪需要一个“国家强者”的象征来凝聚人心。 核武器恰恰是这个象征,金正恩通过宪法修正,把国家命运和核武绑在一起,也是在向内部发出信号:不管外部怎么变,朝鲜不会退,这一下,美国的选项被逼得更窄了。 过去几年,美国对朝政策一直摇摆不定,拜登时期管控有余但缺乏突破,特朗普虽然“热情奔放”,但也只停留在“见面外交”,如今面对一个把核武写进宪法的朝鲜,华盛顿还会有耐心坐下来谈吗? 从当前特朗普政府的姿态来看,强硬回归的可能性更大,白宫近期强调“朝鲜的核挑衅将面临严重后果”,美韩联合军演也被重新提上日程。 可以预见,半岛局势并不会因为这次表态而降温,它更可能成为一场新一轮“安全博弈”的起点。 但问题也来了:既然朝鲜已经将核武列为“国家永恒战略”,那谈判还有什么空间? 除非美国愿意承认朝鲜的“事实拥核”,否则所谓“无核化进程”,恐怕只会成为空谈,而这,正是金正恩要的效果——制造“不可能谈”的现实。 作为朝鲜的邻国和重要的地区稳定力量,中国的态度向来是明确的:支持半岛和平、反对核扩散、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这次朝鲜的“核武宪法化”,无疑让半岛和平的路径更复杂,也让相关各方的外交腾挪空间进一步压缩。 对中国来说,稳定才是压舱石,任何可能引发区域失控的行动,都不是好事情,但也必须承认,朝鲜今天的选择,是在长期被压制、孤立和制裁中的“安全自保逻辑”的结果。 在这个逻辑下,朝鲜不再试图讨好谁,也不再幻想“弃核换和平”,而是彻底走上了“以武拒压”的路线,这对于整个东北亚局势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变量。 从战略角度看,朝鲜的“核武化”确实为其赢得了更多的谈判筹码,也让美日韩在军事上投鼠忌器,然而,把所有国家战略都押在一张核牌上,也极具风险。 经济困境还在继续,外交孤立依旧严重,核武器撑得起国家安全,但撑不起人民生活。这就是朝鲜未来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 除非朝鲜能在“拥核”的同时,找到突破国际封锁的办法,否则这条路终究是条高风险的钢丝绳。 当然,金正恩可能已经打定主意:不求被接纳,只求被忌惮,这一次,朝鲜的表态比以往更强硬、更彻底,也更难回头。 金正恩不是在释放信号,而是在画红线,他告诉世界,朝鲜不再是那个等待“弃核换和平”的国家,而是要在核武的基础上“自保到底”。 局势未必会立刻升温,但平静的表面下,已经是另一种暗流汹涌,朝鲜的这步棋,既是自我防御,也是一场战略豪赌,而这场赌局,谁都输不起。 参考资料:金正恩强调朝鲜不会无核化.--2025-09-22 10:10·京报网
刚刚发生,朝鲜突然宣布了!9月22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十
岁月解密屋
2025-09-23 12:08:50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