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出国,真能换来一张入场券? 南怀瑾早就撂过话:三代以后,在白人国家,你还是“五等公民”。 这话听着扎心,可三十多年过去,现实一巴掌接一巴掌地印证。 皮尤2023年数据摆那儿:58%亚裔在美国遭过歧视,七成华裔觉得“这辈子都别想被当自己人”。 这不是心态问题,是结构性的“他者”标签。 你再努力,再守法,简历再漂亮,人家看你还是“外来户”。 哈佛那研究更直接——亚裔要进名校,得分比白人高140,这叫什么公平? 拼爹拼不过,拼命也不行。 日裔美国人的账,更是血淋淋的教训。2023年加州终于又追加赔偿二战时被关拘留营的日裔后代,可笑的是,活着的幸存者不到3%。 当年被抢走的地、被砸掉的店,现在值35亿美金,赔回来的连零头都不够。 南老说得狠:“黄皮肤就是原罪”,不是吓唬人,是历史照进现实。 但有意思的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往回走。2023年回国率干到82%,创了新高。 上海社科院问了一圈海归,八成七说回来就为俩字:认同。 在外再风光,饭桌上听不懂段子,过年没人一起贴春联,那种孤独,不是钱能填的。 现在年轻人穿汉服、抄《论语》、抢博物馆文创,不是复古疯,是精神上找根。140亿的汉服市场背后,是一代人不再迷信“月亮外国圆”。 清华那份白皮书点得透:没自己的文化主心骨,国际舞台站上去也是个背景板。 南老一辈子穿长衫,不赶时髦,当时多少人笑他土。 今天回头看,那不是守旧,是清醒。
送孩子出国,真能换来一张入场券? 南怀瑾早就撂过话:三代以后,在白人国家,你还是
断肠人不在天涯
2025-09-23 10:47:04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