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王现在是越来越离谱了!周末他又干了两件神事,相当邪乎。 第一件事发生在周五,他

虚假允诺允诺 2025-09-22 20:15:36

懂王现在是越来越离谱了!周末他又干了两件神事,相当邪乎。 第一件事发生在周五,他突然宣布要对H-1B工作签证动大手术,要求企业为每份新申请的H-1B签证每年支付10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给每个外籍技术员工的年薪直接翻倍还不止。 要知道,美国很多科技公司靠的就是全球招聘顶尖人才,尤其是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工程师。这笔新增成本要是真落地,中小型科技企业根本扛不住,大型公司也得重新评估人力策略。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个政策完全没有过渡期,说生效就生效,搞得很多还在海外的H-1B持有者连夜抢机票回美国,生怕被卡在境外。 微软、谷歌这些巨头马上发内部通知,让员工暂停国际旅行。市场瞬间陷入混乱,股市相关板块应声下跌,投资者搞不清这是不是又要搞“推特式”的闪电改革。 但就在舆论快要失控的时候,白宫周六紧急出来澄清,说搞错了,10万美元不是年费,是一次性收费,而且只针对新申请,续签和现有持有者不受影响。 这一通操作下来,前脚吓死人,后脚又改口,像极了先放风再看市场反应的套路。 不少人怀疑,是不是有人提前知道消息,借机布局做空或者抄底?毕竟懂王自己也是个老玩家,这种节奏拿捏得太熟了。 这件事表面说是保护本土工人,防止企业用便宜的外国劳工替代美国人,可实际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真正受影响的不是那些想走捷径的外包公司,而是急需人才的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 长期来看,美国可能会慢慢失去对全球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人家可以选择去加拿大、德国甚至新加坡,这些地方移民政策更稳定,不会一夜之间变天。 第二件事更离谱,他在采访里公然说美国正在从俄乌战争中“赚钱”。这话一出口,连他自己阵营的人都愣住了。 他解释说,北约出钱买美国的武器装备送给乌克兰,等于欧洲人在买单,美国军工复合体却在接单生产,工厂开足马力,利润滚滚来。所以他不觉得这是援助,而是一笔大生意。 这番言论和他之前宣称要快速结束战争的说法完全矛盾。几个月前他还信誓旦旦说自己能搞定普京和泽连斯基,结果谈了一圈发现没那么简单。 现在眼看和平无望,干脆换个角度,把战争变成可持续的财源。典型的商人思维——名拿不到,那就捞利,反正不能白忙活一场。 他说拜登给了乌克兰3500亿美元是浪费,可他自己支持的模式本质上还是让美国军火商赚钱,只是把账单转嫁给欧洲盟友。 今年7月美国和北约签的那个“优先需求清单”协议,就是让欧洲国家付钱,美国负责供货。第一批价值10亿美元的军援已经到了乌克兰,里面包括“爱国者”导弹这种高端货。 从商业角度看,这确实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但从国际道义上讲,等于在鼓励冲突持续。 俄罗斯方面早就指出,北约实际上已经参战,只是没派地面部队。欧盟还在继续加码制裁,最新一轮涉及能源和金融,可问题是欧洲自己的经济也被拖得够呛。 天然气价格高企,工业成本上升,老百姓怨声载道。美国一边卖高价液化天然气,一边卖军火,成了唯一能从中获利的大国。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干,其实内核一致:一切以利益为导向,规则可以随时调整,情绪可以瞬间反转。 今天说要关门,明天又说留条缝;前脚喊和平,后脚算军火账。这种反复无常的风格,短期内能制造话题、掌握主动,但长期损害的是政策的可信度和国家形象。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操作模式正在成为常态。不是按程序走,不是听专家意见,而是靠突发奇想和媒体曝光来推动政策。 一次两次可能奏效,次数多了,盟友会动摇,企业会规避,人才会流失。一个国家如果总像在玩高风险交易,迟早会付出代价。 他或许觉得自己在下一盘大棋,可现实是,世界不会永远配合他的节奏。当所有人都开始提防下一个“惊喜”时,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0 阅读:9

猜你喜欢

虚假允诺允诺

虚假允诺允诺

虚假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