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华人终于说了实话,他表示,在新加坡的华人,根本不在乎中国到底好不好.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新加坡有70%的华人人口到这里,华人一定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恰恰相反 说起新加坡这个地方,总让人觉得它跟中国特别亲近,毕竟那里华人占了七成多人口,街头到处是熟悉的面孔和方块字。不少人就这么脑补,以为新加坡华人天天盯着中国的事儿,经济腾飞了他们跟着乐,出了点问题他们也跟着愁。结果呢,一个新加坡华人站出来直球说,新加坡的华人压根儿就不太在意中国好不好,这话一出,瞬间戳破了好多人的幻想。为什么会这样? 先说说新加坡的来路吧。1965年独立的时候,新加坡是个小岛国,夹在马来西亚和印尼中间,周遭邻国对华人多多少少有点戒心。建国总理李光耀当时就清楚,这地方没法靠血缘拉票,得靠国家认同稳住局面。他是广东梅县出生的华人,但从小在英语环境长大,回国后也没把中国当成救星。相反,他一上台就推双语政策,把英语定成官方语言,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放一边当辅助。这不是随便定的,而是为了让不同族群都能用一种中性语言沟通,避免华人被当成外来势力。结果呢,几十年下来,新加坡的学校里英语课本堆成山,孩子们从小就用英文讨论数学题,华语课顶多练练听力。年轻一代的华人,祖籍是广东还是福建,早就不大提了,他们的护照上写着新加坡人,脑子里想的是本地房价和地铁延误。 这政策一落实,华人身份就慢慢淡了。以前的华侨时代,新加坡华人还挺在意祖国的,抗日时候捐款支援,建国前也有人喊着回中国去。可独立后,一切都变了。李光耀在回忆录里直说,新加坡华人首要忠诚是这个岛国,对中国的感情顶多是文化层面的好奇,不会牵扯到政治上。他访华几十次,推动经贸合作,但每次都强调新加坡是独立实体,不会“回归”什么祖国。外界总觉得华人多就亲中,可新加坡的现实是,华人社区里讨论最多的还是本地事儿。拿教育来说,家长们为孩子进哪所学校发愁,华校还是英校?华校报名率不高,因为英语成绩才决定大学录取。工作上,商界大佬跟中国做生意是看利润,不是看血统。普通上班族呢?忙着还房贷,哪有空天天刷中国新闻。 很多人忽略了新加坡的族群结构。七成华人听起来多,但马来人和印度人占了三成,政府从建国起就定下“多元种族”原则,每片区住房比例固定,避免任何族群垄断。华人再多,也得顾及别人感受。李光耀时代,华人学校被整合进国家体系,华文报纸得用英文标题,媒体报道中国新闻时总保持中立,不带情感色彩。这让新加坡华人从小就学着用理性眼光看世界。中国经济起飞,新加坡人会佩服,会投资,但不会当成自家事儿。数据显示,新加坡华人对国家认同高达九成以上,对中国的情感认同只有三四成。年轻一代更明显,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自称Singaporean Chinese,强调本地根基,对大陆新移民的习惯有时还觉得格格不入。 移民这块儿也加剧了这种距离。新加坡这些年从中国大陆拉了不少人才,工程师、医生啥的,贡献不小。但本地华人跟新移民之间,总有摩擦。新移民来得急,工作节奏快,生活方式跟本地人不太搭。像饮食上,本地华人爱吃海南鸡饭,新移民推崇麻辣烫;社交上,本地人周末打高尔夫,新移民聚会聊内地热点。这些小事儿积累起来,就让身份认同更复杂了。政府也管得严,新移民拿永居不容易,得证明融入本地。结果呢,本地华人觉得中国发展好是好,但跟自己的日子没太大关系。房价涨了,他们愁;地铁挤了,他们烦。中国的事儿,顶多是饭桌上聊两句,远了。 国家层面,新加坡的对华态度更务实。小国在大国间走钢丝,得平衡中美。李光耀生前就说过,中国崛起是事实,但新加坡不会选边站,得保住经济命脉。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港口吞吐量一半靠中国货,但新加坡也跟美国签军售协议,海军演习没少参加。这不是不讲情义,而是生存之道。近年中美贸易摩擦,新加坡也没偏哪边,领导人访华时谈合作,访美时谈规则。华人人口多,反而让新加坡更小心,避免被邻国说成“中国代理”。李显龙接班后,继续这套路,最近还公开说,新加坡地缘环境跟中国不一样,周边对华人敏感,得低调处理对华关系。 中国人看新加坡,总觉得“同文同种”就该一家亲。可新加坡华人三代四代人下来,早把新加坡当成家。中国是祖籍,值得尊重,但不会左右他们的投票或生活选择。拿数据说事儿,皮尤调查显示,新加坡人对中国的好感度在六成左右,但对国家忠诚是压倒性的。年轻华人留学中国多,但回国后还是选本地工作。娱乐上,他们追韩剧美剧多过内地剧,社交圈子国际化。这不是忘本,而是适应环境。新加坡建国靠的就是实用主义,华人再多,也得先顾好岛上的日子。 当然,这不代表新加坡华人讨厌中国。经贸上,中国企业进驻苏州工业园,新加坡拿分成;旅游上,大陆游客来狮城玩,新加坡酒店满堂红。文化交流也多,华文节办得热闹。但情感上,确实隔层纱。像李光耀晚年访谈,他直言新加坡华人学华语是为生意,不是为认同。
一到关键性问题上,新加坡的底色就完全暴露出来了!9月20日,根据岛内媒体报道,新
【133评论】【62点赞】
天地玄黄
废话,1.在国内混的好,到国外混的更好了,肯定不关心;2.在国内混的好,到国外混的不好,心里难受死了;3.在国内混的不好,到国外混的好,肯定不关心;4.在国内混的不好,到国外混的也不好,更不关心了[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