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李弥被召回台湾后被软禁了起来,于是他立马给远在金三角的师长李国辉写了一封密信,让李国辉千万一定要把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要到台湾来。 李弥这人,1902年出生在云南腾冲,早年考进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一步步爬到团长位置。抗日打响,他率部冲上淞沪战场,那时候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的手下在阵地死扛日军进攻。1942年,他调到中国远征军,当第八军军长,带队进缅甸打鬼子。部队沿着滇缅公路往前推,遇到日军堵截,就地反击,炸掉不少补给点。打完后,远征军回昆明整顿,他继续管第八军,士兵们天天操练,等着下轮命令。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李弥跟蒋介石走得近,升到陆军中将,1949年大陆形势崩盘,他决定带队从云南西南撤。 撤退路上,第八军一路被追,官兵们扛着枪支和有限弹药,翻山越岭往中缅边境赶。李弥亲自指挥分路行动,到边境时遭遇重创,他靠特务接应骑马绕小路逃到台湾,留下约600人交给李国辉管。这批人就是后来泰北孤军的种子。李国辉1910年生,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在第八军237师当709团团长。滇南战役一开打,他的团就散了架,他收拢幸存士兵,背着伤员沿山路撤,几天后到缅甸孟棒,跟第二十六军93师278团的800多人会合,总共1500来号人。李国辉接手后,稳住队伍,派哨兵放风,继续收拢散兵,人数很快就到3500。 缅甸政府一看自家地盘上冒出这么一股武装,赶紧派兵围剿。可李国辉带的都是老兵,抗日时练出来的身手,打缅军小菜一碟。几仗下来,孤军不光没散,还占了更大地盘,控制几千平方公里。蒋介石从报纸上看到这消息,才想起来还有这么支部队。他召李弥回台湾商量,派飞机空投军饷和枪支,李弥飞缅甸坐镇指挥。部队开始建机场、办军校,势力越滚越大,缅甸人慌了,1953年跑到联合国告状,说这是侵略。联合国投票通过决议,认定孤军违法,国际上施压,蒋介石没法,只能下令撤。 李弥接到撤退电报,就从缅甸北部指挥部启程,先到曼谷转机,回台湾后直接被安排到台北郊外别墅软禁。别墅守卫森严,每天只许出门溜达一小时,行动全被盯着。这时候他意识到,台湾不是啥好去处,蒋介石召他回来名义上是商量,其实是防着他抢功。部队要是全撤回来,等于把最后一张王牌交出去,李弥不想这样。他赶紧动笔,给李国辉写密信,藏在烟盒里,通过地下渠道送出去。信里直白说,部队必须李国辉牢牢抓着,别让别人插手,台湾表面风平浪静,实际危机重重,来这儿只会成阶下囚。 信还点明缅甸基地的价值大,在金三角站稳脚跟,能自力更生筹资源,等机会反击。境外混着,投降就没活路了,绝对别带队来台,那儿没地儿落脚。李国辉收到信后,召集亲信军官传达要点,强调保住实力,避免全军玩完。撤退命令下来,部队分批行动,从1953年11月到1954年3月,近7000人陆续运到台湾。第一批2600人卡车拉到泰国边境,上船渡河;第二批3475人走丛林小道,躲缅甸巡逻;第三批820人跟上。李国辉带部分人服从,登船离开金三角,到台湾后扔进军营,操练范围小,行动管得死死的。 蒋介石留后手,派段希文带少数自愿留下的继续在缅甸折腾。这批人被我军和缅甸军队围剿,退到泰国北部美斯乐,人数剩几千。为活下去,他们给当地鸦片商提供保护,收税换钱。泰国政府头疼游击队闹事,就让孤军帮忙剿。段希文指挥部队上山,熟悉地形的老兵打得游击队措手不及。清剿完,泰国国王普密蓬给参战士兵公民权和居留权,段希文跪接证书,部队获准以佣兵形式驻扎泰北。美斯乐成了定居地,士兵们脱军装,开荒种茶和水果,建土坯房过日子。 李弥软禁期间,身体一天天垮,1969年5月在台北医院去世,67岁。李国辉1970年代回金三角,帮重建部队,管几次边境行动,1986年在泰国过世,76岁。孤军在美斯乐落地生根,茶园越种越多,樱花树也栽了不少。1982年,台湾作家柏杨去探访,看到他们住茅屋没水没电,写成文章《中国时报》连载,闹大动静。国民党当局压力下,运茶叶种子、技术和钱来帮忙,开茶厂建学校。子弟拿奖学金去台湾读书,想打工的也安排上,日子总算稳了点。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06评论】【2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