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代,教堂多大威风? 1935年2月16日,这天是农历正月初三。 成百上千的群众,突然包围了河北濮阳(今属河南)千口村(今属河南内黄)的教堂,声讨教会头头(本村地主)仗势欺人的种种罪恶。 面对铁一般的事实,当然还有人山人海的愤怒群众,这个平日耀武扬威,动辄洋大人长短的地主,也软了。当即赔礼道歉,并且归还了扣在教堂好几年,原来挂在赵氏祠堂的古钟。 这口古钟,说起来历史悠久,一直被本村群众,特别是赵姓群众视为珍宝。 谁知突然有一天,被本村“吃洋教”的地主,不声不响地弄走了,挂在教堂的门口,作为他们跪经作“弥撒”的警钟,每天敲着钟行礼颂诗。特别是“礼拜”,就敲得更响,广大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为什么不敢声讨回来内? 其实原因很简单,教堂背后是洋人,更是国民党反动派,你敢去要,人家给你扣顶“红帽子”,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在千口村,有洋人和反动派撑腰,本村的教会,那就是衙门一样的存在。 有天,隔壁清丰县来了个铁匠,在村里打铁,跟人闲聊,说到他们村某“大姑(当地对女教徒的尊称)”仗势欺人的事。有人就告到教会,教会来了几个人,把铁匠绳捆索绑抓到教堂,一顿毒打,打得遍体鳞伤不说,还罚人家摆两桌酒席,取保发誓不再说“坏话”,才算了结。 濮阳、清丰和周围几个县的群众,对此无不义愤填膺。 但是没组织的怎么对抗有组织的,穷人怎么对抗“洋大人”和反动派,人家有钱有势力还有枪,咱有啥? 这时候,千口村的地下党组织出面了,暗地里组织穷哥们成立“叩头会”。在会员中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帝国主义、国民党利用教会压迫剥削穷人的罪行。叩头会发展很快,光千口村就有党员四十人,团员三十人,群众二百多人参加。 最终,觉悟了的人民团结起来,取得了胜利。 当然反动派决不会善罢甘休,很快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悬赏通缉令”就下来了。 群众一看才知道,领导这场斗争的,竟然是位叫陈少敏的女性,而“窝藏”陈少敏的,也是位女性,叫张栋。 只是敌人和群众,当时还不知道,张栋不但也是共产党员,而且是本村第一位共产党员,她和他的儿子赵纪彬,在千口村发展了大批党员,带动了冀鲁豫沙区的一场革命。 顺便说,赵纪彬同志与我校(河南大学),也有着不解之缘。
民国时代,教堂多大威风? 1935年2月16日,这天是农历正月初三。 成百上千的
松涛韵古音
2025-09-21 19:01: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