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年,满清军队杀死了明朝一品大员家中47口,这位一品大员临终前发誓:后

憨豆大侠闯魔窟 2025-09-21 17:52:13

公元1638年,满清军队杀死了明朝一品大员家中47口,这位一品大员临终前发誓:后代若还有一个子孙,一定会使大清灭亡! 那年冬天特别冷,河北高阳城外黑压压全是八旗兵。76岁的孙承宗听到消息时,正和儿孙围炉取暖。 这位曾经让努尔哈赤都头疼的明朝督师,知道高阳守不住,但还是带着全族男丁,抄起锄头菜刀就登上了城墙。就连十几岁的小孙子也攥着棍棒跟在后面。 孙承宗可不是普通文官,他41岁才中榜眼入翰林院,却偏偏喜欢往边关跑,跟着老兵看地形,把辽东山川摸得门儿清。辽东危急时,他临危受命,以文人之身督师山海关。 那四年间,他干成了两件大事:一是破格提拔了当时还是小官的袁崇焕,二是构建了著名的“关宁锦防线”。这道防线让八旗兵二十年没能越过山海关一步,连努尔哈赤都在宁远城下被红衣大炮击伤,郁郁而终。 可惜朝廷内部斗得厉害。魏忠贤当权时,孙承宗遭到排挤,只好辞官回高阳老家。本以为能安度晚年,没想到战火还是烧到了家门口。 清军攻城那天,守军早就溃散了。孙承宗把家里粮食全分给百姓,带着族人死守城墙。小孙子拽着他衣角问“爷爷,能守住吗”,老人摸摸孩子的头,转身时背挺得笔直。他们居然用简陋武器击退了清军多次进攻,但力量悬殊太大,城最后还是破了。 城破后,清军敬重这位老臣,多次劝降。皇太极亲自许诺:“你若归顺,辽东还让你管。”孙承宗吐了口带血的唾沫骂道:“我大明臣子,死也不当亡国奴!”他看到雪地里躺着的亲人 - 大儿子、二儿子、侄子、孙子……整整47口人,白的雪红的血,刺得眼睛生疼。临刑前,他对着苍天发誓:“若孙氏尚存,必灭满清!” 据说孙承宗早就料到结局,事先让四个儿子各带一个幼子出逃。混乱中大部分被追杀,只有老四家的孙尚喜在丫鬟保护下侥幸活下来。丫鬟身负重伤带着孩子逃到河南永新,辛苦抚养成人,临终前才说出他的身世和家族仇恨。 二百多年后,清朝末年,真的有个叫孙文的年轻人横空出世,将先进政治理念引入腐朽的清末,推翻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 1924年,冯玉祥政变时,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打开北京城门,并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这个孙岳,正是孙承宗的第十代孙。当他带兵进入紫禁城,当面命令溥仪带着清朝遗老遗少立即离开皇宫时,恐怕也想起了二百多年前祖上的血海深仇。 更巧的是,1928年,军官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炸开清东陵,盗掘乾隆和慈禧陵墓。孙殿英逢人便说自己是孙尚书四房子孙,当年高阳城破时,他祖宗孙镐被仆人裹在棉被里逃出生天。 看着兵痞从慈禧嘴里抠夜明珠,他扯嗓子喊:“老佛爷您莫怪罪!您家摄政王害我先祖满门时,可曾讲过天道人伦?” 虽然历史上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孙中山、孙岳和孙殿英就是孙承宗的直系后裔,但孙承宗当年的誓言,确实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应验了。 有人说是冥冥中的报应,也有人说是历史必然。但仔细想想,清朝灭亡根本原因在于自身腐朽落后。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沦为任人宰割的傀儡政权,那些曾经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在太平日子里养尊处优,战斗力早已不复存在。就算没有那个誓言,清朝也迟早会被推翻。 孙承宗全家的壮烈牺牲,在明末黑暗时刻点亮了一盏灯。他死时震动朝野,崇祯皇帝痛哭追赠太师,就连后来的乾隆皇帝也追谥他“忠定”,承认这位敌国将领的品格和能力。 现代学者对孙承宗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说他刚愎自用错失战机,也有人认为他是明末少有的明白人,提出的战略若能贯彻,明朝或许不会亡得那么快。不该简单用成败论英雄,那些在黑暗中坚守信念的人性光辉,至今依然动人。 从孙承宗誓死抗清到孙岳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时间跨度近三百年。一个家族的命运就这样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紧密交织,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奇妙与深邃。 信息来源 1.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 - 《高阳保卫战始末》 2. 中华书局 - 《明史·孙承宗传》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明末名臣孙承宗研究》

0 阅读:59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

憨豆大侠闯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