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开国大校李元明因突发静脉炎住院,被送去301医院治疗,但身体每况愈下,几个月后,当他得知自己晋升少将,身体很快就好了! 李元明是湖北人,1935年参加红军。 入伍前,李元明就在地方干过宣传,而且他的表现很好,别人参军,一般都是从普通士兵做起,而他入伍不久,就当了班长。因为表现好,入伍第一年他就入了党,还升任排长、副连长。 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元明升任连长,但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伤,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上级就让他去团供给处担任代理股长。直到身体完全康复,李元明才继续到战斗部队任职,并当了副营长。 1941年,李元明跟随部队去了南泥湾搞开垦工作。 1944年,李元明跟随王震南下作战。 解放战争中,李元明担任过副团长、师参谋长等职务,并在1948年指挥一个团的兵力,在山西汾阳的山庄头地区歼灭了阎锡山的第70师。 以一个团消灭敌人一个师,这份战绩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战后,以少胜多的李元明,还受到了尽碎军区首长的表扬。 除此之外,李元明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期间,他指挥31师402团,以战防炮首次参战,就炸掉了美军7辆坦克,消灭大批美军。 1955年,新中国首次进行大授衔。 李元明的期望是少将。 李元明有这个期望,也有他的依据,当时李元明是军区炮兵副司令员,相当于副军级干部。 除此之外,李元明是1935年的老红军,参加过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从资历、贡献、职务来看,李元明和一些老战友都认为,他的军衔可以达到少将级别。 但授衔结果一出来,李元明却愣住了。 因为他的军衔,只是大校。 这和李元明预期的有很大出入。 而上级之所以授予他大校,也是有原因的。 1955年的大授衔标准,其参考依据是1952年的全军干部评级,在1952年的干部评级中,时任31师副师长的李元明,被评为“副师级”。 尽管全军干部评级后不久,李元明就升任师长,并且在1955年还成了副军级干部,但上级认为,李元明担任高级将领的时间比较短,只有不到3年时间,最终就决定授予他大校军衔。 对于这个军衔,李元明充满了困惑,因为一些资历不如他的同志,反而获得了少将军衔,这就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不过在之后的工作后,李元明并没有因为被授予大校军衔而消极,而是积极投身于炮兵事业,他在炮兵训练、学术研究方面,都做了很大贡献。 1964年,李元明因为严重的静脉炎,被送到301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李元明身体每况愈下,住了几个月身体都还没好。 谁知这时,有消息传来——李元明晋升少将。 卧床已久的李元明原本情绪低落,晋升少将的喜讯一传来,他整个人都精神了。 在李元明看来,军衔不仅仅是职务上的肯定,还是对其革命生涯的认可,意义非凡。 如今,这份期盼已久的认可,就有效缓解了李元明的心理压力,而积极的心态,对战胜病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之外,军衔晋升后,李元明的待遇也跟着提升了,原本李元明住在普通的干部病房,晋升少将之后,他就搬入301医院的将军楼病房。 在这里,李元明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 总政治部还给李元明颁发了可在北京三大医院就诊的医疗证,这对他后续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晋升少将后,李元明心情变好,医疗条件也变好了,所以过了不久,李元明的身体就痊愈了。
他评级不高,有人说他可授上将或中将,有人泼冷水:这级别授大校“1955年8月的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