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副总统控诉特朗普给中国铺路 阿尔・戈尔最近的炮轰不是空穴来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能源政策简直是开历史倒车。他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全国进入“能源紧急状态”,可美国明明是全球最大产油国,日均原油产量1780万桶,比沙特和俄罗斯加起来还多。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给石油巨头开绿灯——撤销6.25亿英亩海域的钻探禁令,鼓励在联邦土地疯狂开采,连风电项目审批都被叫停,理由是“影响自然景观”。 更绝的是他直接砍掉了拜登政府制定的“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50%”的目标,把7500美元的电动车税收抵免一刀切掉,50亿美元充电桩建设资金也被挪用去搞传统基建。 这种“钻吧宝贝钻”的政策,让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叫苦不迭。2026财年预算案里,1600亿美元环境和可再生能源资金被砍,能源部科研预算缩水13%,连气候观测卫星项目都差点黄了。 后果立竿见影:今年一季度美国清洁能源投资撤资79亿美元,博世取消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氢燃料电池工厂,挪威Freyr公司放弃了佐治亚州25亿美元的电池项目。 更讽刺的是那些靠《通胀削减法案》拿到最多补贴的共和党选区,现在成了最大输家,62%的清洁能源项目泡汤,损失超60亿美元投资。 这边美国拼命踩刹车,那边中国在绿色赛道上油门踩到底。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94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总和,其中电动汽车和光伏占了半壁江山。 就拿电动车来说,中国一年生产1300万辆,占全球60%以上,电池产能更是包揽全球80%。沙特、阿联酋这些中东土豪都开始买中国的电动巴士和光伏电站,连特斯拉都得在中国建超级工厂才能活下去。 更关键的是,中国把绿色技术玩成了“生态链”。光伏产业从多晶硅到组件全链条国产化,成本比欧美低40%;锂电池从正极材料到回收利用形成闭环,宁德时代一家就占全球市场37%。 反观美国,连风电叶片的碳纤维都得从中国进口,拜登政府想重建供应链,却被特朗普的政策拆了台——2025年美国风电装机预期被砍40%,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设备铺满全球。 戈尔最担心的不是眼前的投资流失,而是美国在全球低碳经济中的“领导权旁落”。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拒绝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资金,直接让美国在国际谈判桌上成了孤家寡人。 现在中国牵头的“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计划”已经拉了50多个国家入伙,连巴西、印尼都开始用中国标准建充电桩。更打脸的是,美国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偷偷绕道中国——苹果供应链里的光伏组件80%来自中国,微软的数据中心用的是中国产的液冷系统。 这种“自残式”政策还在动摇美国的道德权威。当中国在杭州峰会上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美国却在撤销“温室气体危害公众健康”的科学认定,甚至解散“碳社会成本”工作组。 斯坦福大学教授马歇尔・伯克直言,这等于“从根本上否定气候变化的存在”。现在连日本三菱银行都因为美国政策反复无常,退出了“净零银行联盟”,全球资本开始重新评估“美元绿色资产”的可信度。 阿尔・戈尔的“悲剧论”背后,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特朗普以为靠化石燃料能重振美国霸权,却没想到中国用光伏板和锂电池构建了新的全球经济秩序。现在中东国家买中国电动车、欧洲用中国风电、非洲建中国光伏电站,“光伏人民币”正在挑战“石油美元”的地位。 更讽刺的是以色列空袭伊朗需要经过沙特领空,而沙特的防空系统里说不定就有中国的雷达——这就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结出的苦果。当美国还在为页岩油争吵时,中国已经在低碳经济的赛道上跑出了半个身位,这场豪赌的输赢,或许十年后就会见分晓。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