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贵州一泥瓦匠给开国上将杨勇写了封信:“我还活着,请给我安排工作!”收

纯纯的妹妹 2025-09-20 17:37:07

1950年,贵州一泥瓦匠给开国上将杨勇写了封信:“我还活着,请给我安排工作!”收到信后,杨勇十分惊讶,当即大手一挥:“给你个副区长当当!” 孔宪权1911年生在湖南浏阳穷苦人家,小时候就得放牛补贴家用,那日子苦哈哈的,饿肚子是家常便饭。1930年他才19岁,就投身红军队伍,从基层战士干起,扛枪上阵打反围剿,风里来雨里去。两年后,他入党了,专管侦察活儿,爬山涉水探敌情,练就一身硬本事。红军长征到贵州那会儿,1935年2月,部队要啃娄山关这硬骨头,他当时在红三军团十二团当作战参谋,带突击队直捣敌指挥所黑神庙。 战斗一打响,敌机枪子弹像雨点砸来,孔宪权左腿胯骨挨了六枪,伤口深可见骨,血流一地。可他没退,硬是指挥队员往前冲,直到援军顶上。部队抬他去临时卫生所包扎,条件差得要命,只能扔在黔西县一户农家养伤。那养伤的二十个月,简直是煎熬,腿肿得走不了路,吃喝拉撒全靠别人伺候。伤好些了,左腿却短了10厘米,一辈子落残疾,部队早撤了,他跟组织断了线,大家都当他牺牲了。 脱离部队后,孔宪权没闲着,先试着做小买卖,挑担子卖茶叶蛋啥的,风吹日晒赚点小钱养家。贵州山里路难走,他腿脚不利索,生意也就那么回事儿。后来转行学泥瓦匠,手艺渐渐上手,在工地砌墙抹灰,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乡亲们叫他“跛子瓦匠”,他不嫌弃,就这么过日子。穷是穷,但他没忘本,闲下来帮人修屋顶,教娃娃认字,遇上纠纷还调解调解。村里人敬他,觉得这人靠谱,像个老大哥。 日子一天天熬,1950年夏天,孔宪权在报纸上瞅见杨勇当贵州军区司令员的消息,杨勇可是他长征时的老首长,当年娄山关就一起出生入死。孔宪权合计了半天,觉得不能再这么混了,家里穷得叮当响,媳妇孩子指望他。他咬牙写信,纸笔简单,就几行字:报告身份,说自己没死,腿残了但还能干活,请组织安排岗位。信寄出去,他也没多想,就等消息。 杨勇那头,办公室忙得脚不沾地,一天收到这封从遵义转来的信,拆开一看,愣了。信里直白得很,“我还活着,请给我安排工作”,落款孔宪权。杨勇立马想起来,这人是当年突击队骨干,娄山关上大家哭着给他上祭。现在人活着?这事儿太意外,他赶紧回信,说没想到你没事儿,马上帮你落实。杨勇还找黄克诚一块儿核实身份,证明材料一递,党籍就恢复了。 杨勇没含糊,拍板直接给孔宪权安排遵义县第七区副区长。这岗位不轻,他得管地方事务,从基层干起。孔宪权接到通知,收拾行李就去报到,腿虽跛但劲头足。过去那些年,他从没跟外人提革命事儿,就闷头过日子,现在有机会回组织怀抱,他抓得紧。副区长干着干着,1952年又拉他去筹建遵义会议纪念馆,这活儿正对口,他熟悉长征路。 孔宪权接这任务,跑了贵州44个县市,还去川南滇东5个县,腿脚不利索也得扛着本子走访老红军,记口述史,收革命文物。光文物就搞来1286件,从枪支弹壳到旧旗帜,全是宝贝。三年下来,纪念馆建起来了,1955年他当上首任馆长,管展陈和日常。邓小平1958年来参观,点名说他合适,这话让他干得更带劲。 馆长位置稳了,孔宪权继续发光发热,整理资料,接待参观,腿疼了就歇会儿接着干。他这辈子,从放牛娃到红军骨干,再到泥瓦匠,再回岗位,一路磕磕绊绊,但对党忠诚没变。1988年11月7日,他在遵义病逝,77岁。胡耀邦和七大军区都发唁电,全国惦记这老战士。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纯纯的妹妹

纯纯的妹妹

纯纯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