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饶河县终于找到了迷失40多年的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的墓地,打开一看:陈军长的遗骸没有颅骨,而另外两名埋在一起的烈士遗骸却是完整的。发生了什么? 说起陈荣久,可能有些老百姓不太熟,但在东北抗联的历史里,这位第七军军长可是响当当的硬骨头。 1904年,他生在黑龙江宁安的一个雇农家里,从小就跟着家人吃苦,没享过几天安稳。 1927年,他加入东北军,成了第二十一混成旅骑兵营的一个普通士兵,本想扛枪保家,没成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东北很快就被日本人占了。 1932年2月,日本关东军沿着吉敦铁路“清剿”,陈荣久所在连的连长怂了,想带着弟兄们投降日军。 这让陈荣久憋了一肚子火,他跟几个同样想抗日的弟兄商量,当晚就缴了连长的枪,带着队伍加入了救国军,还被大伙推选为新编第五连连长。 从那以后,他就没停下过跟日本人干仗的脚步,在宁安、海林、穆棱一带,带着弟兄们打游击,好几次把日伪军打得落花流水。 1933年,陈荣久带着队伍加入了李延禄领导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当了军部副官。 那段时间,他打了不少硬仗:二道河子、东京城、马莲河的战斗里,他帮着指挥,把日军的嚣张气焰压了下去。 八道河子一战,400多日伪军带着6门山炮来犯,李延禄要组织敢死队,陈荣久第一个站出来,领着人猛冲,最后击毙37个日军,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 5月3号夜里,他又带着队伍急行军,悄悄摸到穆棱县陈家岭车站,把守在这里的敌人全消灭了,弟兄们都叫他“魁武将军”。 也是这一年7月,陈荣久入了党,后来部队改编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 1934年李延禄进关找援助,他代理政委,跟杨太和一起领着队伍打了50多场仗,打死100多个敌人,连伪军警都跟着哗变,不想再帮日本人干活。 1934年秋天,陈荣久被派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6年7月学成回国,党交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去饶河改组下江特委,组建东北抗联第七军。 他跟着交通员,穿过三江平原,翻过完达山,日夜赶路,9月改组了特委,11月就在石头窝子岭后开了会,抗联七军正式成立,他当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新队伍刚建起来没多久,就打了好几个胜仗,把日伪想“剿灭”他们的念头给打了回去。 谁知1937年初,日本人对游击区和七军发动春季“讨伐”,陈荣久想先拔掉驻西林子的日特机关,还计划开山林队首领会议。 没成想,军部秘书罗英早就投了敌,主动要去给山林队送信,把计划全告诉了日本人。 3月4号夜里,参谋长崔石泉带着人包围西林子,可敌人早有准备,火力特别猛,只能撤到小南河天津班,陈荣久知道后,决定在附近山岗设埋伏,等着打追兵。 3月6号下午,饶河日本参事官大穗久雄带着200多日伪军钻进了埋伏圈,打了3个多小时,敌人快撤的时候,又有200多伪军从背后冲过来,七军一下子腹背受敌。 就算这样,弟兄们还是击毙了大穗久雄,打伤打死30多个日伪军。 陈荣久在战斗中负了伤,还强撑着指挥队伍转移,结果撤退的时候又中了弹,当场就牺牲了,那年他才33岁。 后来,陈荣久的遗体被埋在天津班附近的山岗上,这一埋就是40多年。 1982年5月,饶河县政协找了不少人,凭着幸存老兵的几句描述,才终于找到他和另外两位烈士的墓地,县政府还在山包下立了碑。 1983年,县里把三位烈士的遗骨迁到县城西边的革命烈士墓,迁的时候大伙发现,侯培林、金元俊两位烈士的遗骨都完整,唯独陈荣久的颅骨没了。 肯定是日本人恨他恨得牙痒痒,知道他的安葬地后,故意破坏了遗骸,把头颅割走了。 再后来,1984年在大顶子山修了他的牺牲地标志碑,1997年饶河烈士陵园里又立了纪念碑,让后人能常来看看这位抗日英雄。 陈荣久这一辈子,干的都是跟日本人拼命的事,可他身上最让人记住的,不只是打了多少仗,更是那句“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决抗日到底”的话。 他知道,东北是咱中国人的地盘,要是连抵抗的人都没了,日本人就更肆无忌惮了。 所以他才会在八道河子领着敢死队冲,在天津班腹背受敌时还想着掩护队伍,哪怕最后把命丢了,也没退过一步。 他不是不怕死,是比起死,他更怕对不起东北的老百姓,更怕丢了中国人的骨气。 那具缺失的颅骨,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现在饶河的纪念碑立在那儿,每年都有人去祭拜,就是因为大家记得,今天能安稳过日子,是当年像陈荣久这样的人,把命豁出去换来的。
1982年,饶河县终于找到了迷失40多年的抗联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的墓地,打开一看:
断代史鉴
2025-09-20 00:20:50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