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库存超协议 40 倍”, 欧洲三国(法德英)的指控,将伊朗核问题推至爆点。2025 年 8 月,欧洲启动 30 天制裁机制,2015 年《联合全面行动计划》濒临崩塌,全球核安全告急。 2018 年美国退群并重启制裁,先破 “限核换解除制裁” 平衡。JCPOA 规定伊朗低丰度铀库存上限 300 公斤,当前 40 倍规模可提炼武器级材料,欧洲以此转向施压。 伊朗怒斥欧洲 “双标”:美国退群时欧洲无作为,如今无视其经济损失发难。伊朗称制裁非法,放话将停摆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甚至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直击全球核不扩散体系核心。 冲突成大国博弈场。欧洲制裁反遭伊朗硬刚:拒绝妥协,或加速核活动;IAEA 证实核查受限,透明度骤降。 美国挺制裁却拒谈判;俄罗斯批欧洲激化矛盾,暗示援伊;中国呼吁克制无方案,30 天窗口期形同虚设。 安全上,伊朗铀库存近武器级,若失控,沙特、土耳其或跟进拥核,中东核扩散成真。秩序上,欧洲绕开联合国、IAEA 失效,重创全球核管控体系。 经济端,伊朗石油出口萎缩或致油价暴涨;若切断霍尔木兹海峡(全球 30% 石油运输),能源市场大乱,欧洲恐遭报复。 30 天期限将尽,破局全靠对话。伊朗愿平等谈判,核心求 “解制裁、尊主权”;欧洲需正视美国退群留下的协议漏洞。 历史证明,单边制裁无用,美苏《中导条约》等案例印证对话是正道。美欧先解不合理制裁,伊朗或重启核限制;建公平核查机制,透明度问题可解。 40 倍库存是警钟:核阴影下无赢家,合作方是出路。
【伊朗议员警告:如果指控为真,前总统鲁哈尼可能面临死刑】根据“伊朗国际”的报道
【9评论】【11点赞】